bookmark_border在鹿儿岛看樱岛火山

去鹿儿岛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说走就走的旅行。每每在香港呆太久,就觉得压抑得喘不过气来,更别提最近动荡的局势。但订了机票后一直忙碌,也没有认真看攻略。幸好鹿儿岛城市不大,旅游业又相对成熟,抵达后搭乘一次环城的城市巡游巴士(City View),就足够初步了解城市的布局和主要的景点。

在鹿儿岛,最引人注目的非樱岛火山莫属。飞机即将抵达鹿儿岛机场时,已经可以透过窗户一睹芳容,恰好那天火山异常活跃,可以看到火山顶端源源不断的冒出云雾,好似一个老烟枪。高度超过1000米的山岳,在市内各处也都随时可见,其中最喜欢的还是从仙岩园和城山观景台眺望的景观。

仙岩园是是萨摩藩藩主岛津氏的别墅和庭园,背倚矶山,面朝锦江湾,一水之隔就是樱岛火山。秋季的午后,园中散布着稀少的游人,甚至让人有种这是属于自己的庭院的错觉。园中岛津氏曾经的度假别邸“御殿”,还保留着部分当时的陈设,仿佛一个转角就会撞见穿着武士服的护卫,或是和身着和服的侍女擦肩而过。御殿是远眺樱岛火山全景的极佳观景之地。从其中一个偏殿往外望,一山一湾一树,都化为己用,樱岛火山和锦江湾都成了园景的一部分。山顶冒出的云烟不断变幻,锦江湾却是沉默的。倘若能坐在屋檐下,手捧一杯热茶,就这样一动不动地沉迷其中,想想就觉得真不错啊。

回程时已是傍晚,恰逢火山一个小喷发,云雾因为夹杂着火山灰变成深灰色,又在夕阳的映照下变幻成独特的粉色,不断向四周扩散,膨胀。巴士兜兜转转,有时候火山被周边的建筑遮住了,再一拐又重现眼前,而那云雾却已变化成完全不同的形状。真好啊,每一秒都是不一样的,在火山面前卑微的我,只能仰望。

临别那天中午,我们沿着步道登山,步道不长,大约三十分钟便抵达城山观景台。山不在高,有“景”则名。在观景台的石椅坐下,树木繁茂的枝叶成了相框,把城景、海景、山景有层次地组合在一起。近处俯瞰鹿儿岛,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只有一座座小楼错落有致的排列着。城市的边缘连着锦江湾,樱岛火山反倒成了背景,远远的,静静的,仿佛温柔注视人间的神祇,不悲不喜。

拿出特意带上山的饭团,有栗子和松茸的时令之味,再到边上的自动贩售机买一瓶果汁,也有了几分野餐的感觉。秋天是让人心旷神怡的季节,偶有一两阵山风吹过,身上些微的汗意也消失无踪。隔着一湾一城,和樱岛火山对望,大概也能体会到几分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下午乘JR 到雾岛,日丰本线沿海岸线修筑而成,前半段樱岛火山仍然近得仿佛触手可及。但随着JR的一路前行,樱岛火山也逐渐被我们抛在身后,最终定格成手机相册里面的好几十张相片。这点痕迹,是回到香港后每次throwback的唯一倚靠。

bookmark_borderI Wanna Be A Tree in Hyde Park

14年交换学期结束离开伦敦后,一直盼望着回去。趁着出差的机会,终于成行,内心的期盼比想象中的更多。

上一次来的时候倒腾了半天地铁加火车才到远在南边Zone 3的住家,这次搭Heathrow Express 15分钟就到达Paddington。原来对Paddington的记忆只有Paddington Bear,出站才发现旧时在一个寒风肆虐的下午或者夜晚来过。冬天的伦敦总是天黑得很早,河道上停泊的船也黑灯瞎火,这次夏天再访才发现竟然热闹无比。河道边竟然还有一只全身染成蓝色的熊雕像, 又想起旧时和朋友满城跑抓熊的体验。

(Back in 2014, there was 50 Paddington Bears redesigned by celebrities hiding in the corners of London streets. My friend and I traveled around London to take photos of them, though by the time we leaved, we still haven’t caught them all. I found myself more connected to the bear and the city after such an unique journey. Not sure whether anybody share the same memory as me. :P)

白天逛City,走着走着才发现这也到过,那也到过。14年的我还太不懂事,大部分时候都跟着朋友吃喝玩乐,不记路,不记地名。这次由莫名的熟悉感才意识到,哦,当年还在这里吃过饭,当年还在这里和朋友们追逐打闹。说的就是110 Bishopsgate Duck & Waffle楼下的Sushisamba.

晚上照旧看音乐剧。第一天看Book of Mormon, 当年这部剧太热门,我们两个穷学生没舍得花四五十镑在一部剧上,于是路过Prince of Wales Theatre时总要试试抽奖,结果到离开前也没有抽中。剧确实有趣又搞笑,只是中途我因为超长待机的一天迷迷糊糊,差点睡过去。我常在看喜剧的时候睡着,真是一个奇怪的睡癖。第二天看Come from Away, 和声和得太好了。道具是简单的桌椅,却营造出不同的场景。演员们换角色的时候很流畅,穿上一件格子衫外套就换了一个身份,群像都很有记忆点。整场一气呵成,没有Interval也不觉得漫长。Plus people are so kind in Gander!

看完剧出来,天还没黑透。走到Piccadilly Circus搭车回酒店,Bakerloo Line还是那么老旧,手机依然没有信号。第一天百无聊赖放空,第二天顺路买了一本书在车上看,到今天书签仍停留在车上看的那一页。

我太爱西区了,夏天的西区更是尤其美好。Off work之后的白日时光那么漫长,可以在Covent Garden街边的小餐馆点一杯酒喝到地老天荒。每个人脸上都是灿烂和满足,和香港地铁里一张张poker face简直天壤地别。我真想融化在San Carlo Cicchetti的Summer Kiss里。天将将要黑时,Piccadilly Circus有一队小年轻在涂鸦填充爱心,另一队小年轻在跳舞。每一个元素独为一体时都已经足够美好,更别说组合在一起了。

旅行的最后一天,偷得浮生半日闲,带一本书到Hyde Park找一个树荫坐下,后又在湖边和陌生人分享一张长椅。公园里游人如织,各地的语言夹杂在一起都成了背景音,而我的思绪早已在书中穿梭。间或伸个懒腰,换个座位,吃个Ice Cream Waffle, 漫无目的又心满意足。

我多想变成Hyde Park的一棵树,哪管世上纷杂吵闹,我只管自由伸展,肆意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