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我的芭蕾日记07 | My First Variation

今年上台表演了Swan Lake pas de trois first variation. 这是我的第一个variation. 八月确认了参加年底的recital后,九月开始每个周五晚上都是在studio里和老师一对一上小课,学动作,抠细节,细致到在台上怎么走路,怎么笑,手臂如何发力,不一而足。正式表演的那天,上台后在聚光灯下脑海里一片空白,只记得老师叮嘱过这里要笑,这里要调整呼吸准备pique turns. 其余的都已经忘在脑后。

技术上总有精进的空间。这个variation里的跳跃动作很多,要求又轻盈又优雅。排练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核心真的非常重要,老师觉得我跳得比较轻盈的时候都是有意识地用核心带动骨盆移动。不仅仅是跳跃中核心带动骨盆往上,还有travel和转圈的时候,也需要核心发力,才能达到躯干一体,高质量完成动作。然而为什么不能每次都做到呢?一方面是缺乏意识,尤其是在动作比较复杂的时候,脑子里主要都要想着动作,还有别的一二三四五六七点需要注意的地方,核心就开始偷懒了。需要把核心发力内化成一件潜意识、不用额外思考的事情。另一方面,核心的练习确实不够。老师在最开始给我布置了burpees和mountain climbing当作额外的核心练习,可惜自己也没有坚持下来。但从今天开始也不晚。

Variation的最后部分,老师给我编了pique turns加lame duck turns, 强调重心放在前脚掌,在衔接动作的时候更容易转换重心。这点在上RAD Intermediate课程的时候,另一个老师也提到过,从tendu devant转身成tendu derriere时,重心放在前脚掌,以前脚掌为轴,让脚后跟转,才能更好地保持外开。这点可以引申到外开的发力。如果重心放在脚后跟,站一位脚的时候,会以脚后跟为轴心,通过打开脚掌达到外开的目的,但是可能会造成“假外开”。如果重心放在前脚掌,以调整脚后跟的方式外开,更容易从臀部和大腿内侧发力,更好地做到外开。再进一步,不仅仅是一位脚,重心放到前脚掌,也更容易建立“脚后跟”意识,因为脚后跟可以移动了。芭蕾果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有两三个星期,老师一直在改正我手臂和背部的发力方式。他尤其强调不能“夹”背部,而是想象手肘往侧面(而非后面)发力,由此激发背部和大臂的使用,既能显示大臂的肌肉线条,也更有延伸感。此外,要旋转手肘关节和手腕关节,将大臂和小臂调整到合适位置,以hold住手肘朝外,而不是往下drop. 移动手臂的时候,想象是尾指带动手臂移动,更能够保持手臂和手肘的形态。开始注意这些细节后,每次上完芭蕾课,背部都会比以往更酸,小臂和大臂上的线条也越来越明显了。再次感叹牵一发而动全身。

另一方面,我也逐渐意识到了热身的重要性。平时上大课时我都是压点到,老师也会带着从plie开始,倒没有特别察觉。上小课的时候,老师是希望我能课前自己热好身,上课时间全都用来排练,有没有好好热身的差别就十分明显了。好好热身的自己,更容易调动各处的肌肉,跳跃更轻盈,转圈也更协调。包括上台表演前,老师也强调候场的时候要保持warm, 才能在上场时展现最佳状态。希望新年自己能建立早到热身的习惯,让自己的身体更ready for the class.

排舞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自己的self criticism 十分严重。我总是能找到且一直关注自己的缺点。手臂一直摆来摆去,banana feet, 跳得不高,等等等等。很多问题其实自己跳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甚至在瞄镜子的时候还觉得似乎跳得不错。然而一看到老师给拍的视频,就觉得简直没眼看。坦白说,每次下课前老师给我拍的视频,我都要做好几天心理建设才能点开来看。而且甚至不想看第二遍。与之相伴的是依旧不愿意接受自己身材的负面情绪。虽然我其实不胖,但和一般跳芭蕾的姑娘们比起来我的屁股和大腿真的是…每一次看视频又仿佛在加重这种低落感。如果我再瘦一些就好了。然而还是对自己狠不下心来减肥,只能一直情绪上内耗。然后不自觉地就点开了小红书或者ins, 看别人跳得如何,结果只是进一步加重负面情绪。暂时也没有想到很好的解决方法,笑。

不过,现在已经开始在想明年的recital要跳什么了,虽然显然是过于早了。新的一年好好练功,希望年底的时候能跳更难的variation吧!

bookmark_border关于小红书的碎碎念

又是睡前刷小红书刷到停不下来。不得不称赞小红书的推荐算法确实是各家社交媒体中做得最好的一个。我很容易沉迷在 “Explore” 的tag里面,下拉会不断的有新内容出现,刺激我的大脑。那么,小红书到底都在给我推荐些什么内容呢?

其一是芭蕾。刷小红书发现跳成人芭蕾的小姐姐们不少,还种草了不少芭蕾机构,希望有朝一日有机会回国的话能去试试课,尤其是软开课,看起来很酸爽的感觉。芭蕾话题下还有不少ins搬运工,把国外舞团和舞者的ins内容搬运过来,以及各式体服测评。话说最开始看到体服测评的帖子还会种草,现在已经心如止水,大概已经认清了漂亮体服太多,怎么也买不完的这个事实吧!

其二是宠物相关。虽然自家有两只毛孩子,但是别人家的猫猫狗狗也很可爱呀。像是打滚的猫,贪吃的猫,睡觉的猫。家里没有装监控,出门在外的时候不能随时看自家的猫猫虫,工作间隙看看别人的萌宠也是很解压的。

除了这两个惯常主题,其余内容常和我的近期活动相关。比如,八月初搬家,研究了一下宜家家具和收纳日常,于是那段时间有很多家居相关的内容推荐。最近又在考虑减脂,于是get到了跳绳、跳操、还有多个运动up主推荐。也点击过一些学术相关的内容,比如读博日常,留学日常,也由此延伸到各种类型的plog和vlog. 倒是最近手账一直开天窗,所以手账的内容只占小小一部分。

网上关于小红书推荐算法写得比较好的一篇介绍中提到,点击、隐藏、喜欢、评论、分享、关注等用户行为都是小红书算法会利用的数据。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在小红书上花的时间越多,提供给它的数据点就越多,它也能对我感兴趣的内容做出更好的预测,而我在小红书上花的时间也会进一步增多,由此形成循环。算法是小红书的命脉,它可以在提升算法上投入上亿的资源。打破这个循环只能从自己开始,减少我的使用时间。然而,尽管我设置了每天15分钟的使用限制,过去2周里,每周也只有2天能够不超过这个限制。一旦我打开了小红书,就非常容易陷入到源源不断的内容里。唉,人类与算法的初期对抗,结局是作为人类的我惨败。

我在Neo的分享里看到 Facebook 前高管 Sam Lessin预测媒体发展的5个步骤,小红书明显符合其中的第四步: Algorithmic everyone kills Kardashians, 算法推荐的「所有人」杀死了卡戴珊。而到了第 5 步,机器可能会替代人类创作来供给内容。沉溺小红书或许也是因为看到了别种生活的可能性,但是机器能否像人类一样生产这些鲜活的内容呢?我不知道。也许人类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算法的一部分。网上已经有太多教你如何打造“小红书爆款”、如何利用算法引流的教程了。在人类和机器互相适应对方而改变自身行为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我很期待。

但是,说到底,无论生产内容的是人类也好,机器也罢,所呈现出来的也只是生活的一个方面而已。自己的生活还是需要靠自己经营。还是要克制和珍惜自己宝贵的注意力呀。

(另一个问题是小红书上很多外网搬运工,我很好奇如果没有墙的话,社交媒体和在线视频会如何竞争。但这个问题可能无法基于实证回答了吧。)

bookmark_border骤眼梦游十年

最近考古薛凯琪,挖出了她的《给十年后的我》。忘了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什么时候了,应该是中学时期吧。算起来高考也刚好十年,听起来尤为感慨。

“这十年来做过的事 能令你无悔骄傲吗”

能哦。十年前的自己应该想象不到自己会踏上怎样的一段旅程。高中时第一次听说可以出国读本科的时候,打电话和家里说我也想出国,我爸只是叹气让我考虑考虑家里的条件。后来这个话题我也没有再提起。高三时,我爸却突然提出让我报港校本科。出分后也是我爸带着我一起到省会面试。当时我谈着一个在北京的男朋友,一心只想北上,却阴差阳错还是到了香港,念书,交换,工作,再从香港到了坡村,冥冥之中好像又达成了当年想要逃离家乡想要去远方的心愿。

写到这里好想我爸。过去十年也是离家十年。我爸朋友们的小孩念完书都陆续回家,只有我好像越飘越远,逐渐变成了一周才在手机屏幕里出现一会儿的人儿。有一阵子听九连真人的《屏幕鱼》非常trigger. 年纪渐长也开始考虑未来父母安置的问题,此刻还无解,暂且让我继续自私地无视这个问题吧。

“那时候你所相信的事 没有被动摇吧”

十年前的自己相信什么呢,已经是要用力回忆才能想起来的程度了啊。结束了高二的学校汇演之后,生命里仿佛就只剩下学习一件事情,时光变成了日复一日的复制粘贴。那时候相信笨鸟先飞,相信脚踏实地,相信付出就会有收获。听起来好像是陈词滥调,但是到现在也是不是提点自己,要静下心好好做事。但是现在或许更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做好自己的份内事,至于结果如何,就交给上天吧。

有纠结过吗,好像有也好像没有。这十年见过太多各方面都比自己厉害的人,愈加认识到在人生旅程里无需与他人做任何比较。每个人的起点不一样。我也幻想过,如果我拥有ta的家庭条件,我或许不只是今天的我。但或许当你拥有了ta的一切,你会做出和ta一样的选择,你也就变成了ta. 写出来觉得很宿命论,笑。

“当初坚持还在吗 刀锋不会磨钝了吧”

或许吧。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拥有自由的灵魂,可以葆有对所有事情都说“去你的”的勇气。写到这里去考古了一下自己的QQ空间和微博。以前的自己真是太能嘚啵了,写到自己坚持“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发现生活的美好” ,没翻完觉得老脸一红赶紧关掉了。从前还不嫌麻烦带着数码相机到处拍拍,后来也买过单反和拍立得,但是手机拍照越来越方便后反而拍得更少了。但好像也没有完全丢掉。此刻边上池塘里水波荡漾,映在墙上的阴影也摇曳生姿,是我独享的风景。哪怕再忙也希望自己去做一些有趣但无用之事,比如多逛逛公园什么的。

但现在自己绝对绝对变得更加圆滑了。我还搜了一下圆滑的定义:“形容为人处世不讲原则,善于敷衍讨好,各方面都应付得很周到。”或许是源自社畜的自我修养吧,尤其是上一份工作,虽然认识了不错的人,但每每回想起来当时对着各方都要微笑维持关系,还是觉得过于压抑。哪怕现在已经不再工作,哪怕心里有多少不爽,还是习惯性地想要笑脸迎接。哎呀呀。

“别太迟 又十年后至想 快乐吗”

过去十年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香港度过的。在离开香港之前也没有想到过香港会在我身上打上这么浓重的烙印。也认识了新朋友,旅行过很多地方。所以,十年前的自己,再坚持一下吧,未来是很美好的未来。现在的自己,也再坚持一下吧,十年后的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也全看今天的你了呢。

bookmark_border猫 | 肥 & 菇观察日记(二)

搬到新家半年多了,感觉俩猫在新家都比在旧家开心,毕竟新家大,跑酷的时候多了不少空间呢。到了二月,阿肥就满12岁了,目测小老猫每天大概有20小时躺着,位置包括但不限于床上,毯子上,抱枕上,懒人沙发上,衣柜上,椅子上,总之哪里舒服躺哪里。躺着躺着肚皮就翻开了,爪爪捂着眼,但也没睡沉,你一靠近她就警惕地看着你,真是装睡第一名。翻开的肚皮也不是你能随便摸的,心情不好时稍微碰多两下就要拿肉垫拍你。倒是可以撸几下脖子,舒服的时候还会眯上眼,间或发出几声类似猪叫的哼唧声,表示对你的服务十分满意。撸爽了,这位大人就要起床,拉伸,走到墙边,用爪子给自己扒拉一个假想的洞,然后钻进去心满意足地打滚。

比起在旧家,阿肥倒是不太喜欢出来见人了。从前有朋友来访的时候,阿肥都会八卦地到处闻来闻去,要检查别人鞋子和袜子的味道,颇为重口味。在新家,几次友人来访,阿肥都懒得动弹,该趴着继续趴着,任由外面吃喝玩乐,与她小肥肥也毫无关系。只有到她吃饭的点了,才施施然从房间里出来,大快朵颐,再顺带和小蘑菇追逐打闹一会儿,运动时间也足够了,便又回去躺着了。

小蘑菇如今两岁八个月,正值青壮年,猫生唯有两大烦恼。其一,伊总想和阿肥分出高下,要么我当你老大,要么你当我老大。然而高冷如阿肥,既不想舔别的猫,也不想让别的猫舔自己。每每碰上小蘑菇挑战自己的地位,阿肥总是愤而迎战,却又点到即止,让小蘑菇总有几分自己能翻身当老大的幻想。其二,新家有阳台,但是因为没有完全封闭,我们总是不放心让俩猫自己到阳台上玩耍。然而小蘑菇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在阳台上打滚晒太阳,于是家里时常回荡着小蘑菇的哀嚎:“要玩,要出门,喵呜喵呜!”婉转缠绵,还带变调的,仿佛这个声线你不理她,换个声音就能引起你的注意力似的,也不算全傻。倒是把工具人折腾得不要不要的。

阿肥的爱意总是来得温柔又隐秘。我趁阿肥躺着摸她的肚子,她回头本能地就想伸出爪子揍人,但见到是我,又把爪子收回去了。有一天晚上,我身体不适,到厨房倒水她也不远不近地跟着,上床躺着她也跳上来,大半夜的进出厕所若干次,每每开门都见阿肥在门口,看到她乖巧端正地在洗手间门口的地垫上坐着等我,心里也不由得软了几分。小蘑菇依旧睡得香甜,每天吵吵嚷嚷,傻得可爱。我时常离家几个小时,就想赶紧回家摸摸她们,亲亲她们。想到四月即将离家一个月,哎,还不知道怎么缓解到时的思念之情。

bookmark_border2021年终流水账

想写year-end review, 却一时间不知道从何下笔。上半年大部分时间还在工作,但那已经感觉像是上辈子的事情。二月开始hiking, 四月的一个周末走完了港岛径,五月底和家属领证。六七月在WeWork办公,最喜欢的是它的水果水和乒乓球台。八月拖家带口搬到新加坡,开始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也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空闲时打牌看剧,跨年夜一群人玩女巫镇,又仿佛回到了大学。2021 has treated me so well.

翻看一年的相片,没有旅行后留存下的都是各式猫片。感谢上天保佑,两只小猫一年健康平安,到了新家也活力十足。2022年,阿肥马上要满12岁了,到年中小蘑菇也3岁了。希望新的一年里,两只小猫依然元气满满,健健康康,她们不受罪,我的钱包也不受罪。希望阿肥不要再挑食,好好吃饭,能够陪我再久一点。

在坡也遇到了很好的芭蕾舞老师。L老师为了将就我的博士课程调整了芭蕾课的时间;K老师虽然总是在课堂上被我弄得头大,却依旧持续鼓励我;M老师也私下提点我该在课下补充的训练。新年希望坚持上三位老师的课,继续进步。回想起在港村和各位老师道别时,和C老师说你是我第一个芭蕾舞老师,谢谢你领我入门。C老师回我,你也是我第一个成人班学生转RAD的。希望我不辜负老师的期望,keep on dancing. 但今年唯一遗憾就是没能现场看港芭的胡桃夹子,希望明年有机会!

学术基本步入正轨,曾经的付出以各种方式得到了回馈,也提醒今天的我必须同样帮助未来的我提前做好准备。希望精进和调整:

  1. 尽快回邮件,不要拖延。
  2. 每天至少3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间。
  3. 多和faculty及senior student聊天取经,讨论research idea.

回顾去年的resolution, 健身变成有氧居多,有坚持跳舞,没有早睡,没有减脂。申请期间没有keep calm. 尝试画画,但没有额外的bandwidth了,遂弃之。下半年开始学法语。读书51本,和往年相近,但十一十二月沉迷网文,没有完成阅读挑战。输出不够多,很多想写的内容没有写。在尝试适合新生活的routine.

去年的resolution可以直接搬来今年:

  • Physical health: 保持健身习惯,keep on dancing, 尽量早睡,减脂
  • Mental health: 拥抱自己的欲望和恐惧,keep calm & complain less
  • Learn something new: 学画画,学一个新乐器或一门新语言
  • 整理博客,保持阅读,保持输出
  • 多点和朋友们聊天、视频,多给朋友们送礼物
  • 更有系统的生活

并且补充:

  • 尽量达成手表闭环
  • 夏天上Ballet Repertoire Class
  • Enjoy the journey
  • 一年级考试通过
  • 项目进展顺利,ambitious一点希望年底前能投一篇
  • 坚持法语学习
  • 完成今年的POPSUGAR Reading Challenge (补完今年自己的challenge之后)
  • 坚持手账

& 想到再补充进手账吧!

bookmark_border博一进度20趴

学校是奇怪的一年五学期制,于是在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第一学期就结束了。这个学期四门课,下午交了最后一个final, 马上出门逛了想去很久的公园。其实不是最后一个,还有一门课要交final paper, 但是暂时忽略吧。

刨去上课的时间,这个学期也在继续和M教授做项目,另外在本校也找了两个教授做项目,但还都非常早期。也在explore自己的兴趣。我还想学modeling, 学爬虫,学法语,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学期之间也没有休息时间,周四就开始新学期了,这两天还得把期末时拉下的研究项目相关的tasks补完。

和家里人视频的时候妈妈说,觉得我比上班的时候还辛苦。那可不是嘛。上班有下班的时候,虽然也有加班,但总归有把事情扔到一边的时候。念书毕竟是自己的事,有空闲就想看看paper,看看视频,哪有真的闲下来的时候呢。虽然也有意识地安排了休息的时间,安排周日下午出去走走,但是心里总装着事情,总想着再多做一点。结果休息其实也没有好好休息,匆匆忙忙的。每一步也在纠结。比如选择做哪个项目,选完之后又一直质疑自己是不是选中了最优解。不断怀疑自己当下做的事情是否在浪费时间。芭蕾课也上得特别少,基本上一周只有一节,偶尔才上两节。还以为会有时间再学一门乐器,全是白日做梦。

最近和同学聊到申请的事情,才意识到那对我来说是一段特别沉重的日子,我一点都不想回忆。但可能也因此忘记了我最初想读博的原因,想逃离toxic的工作环境,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过上松松垮垮的lifestyle. 结果现在仿佛把自己逼上梁山,完全没有了life. 这也算是当头一棒把自己敲醒吧。希望自己可以像很多年前的自己学习,不要太care什么是正确的选择,有什么shortcut, 方法论。静下心来做好手头上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多enjoyment, 更少焦虑。

也在疑惑是否应该从task-oriented转向time-oriented. 这个学期在用Notion做to-do list, 但是有的task可能需要花好几天的时间,有时候task也不是特别容易define. 于是衍生出了熬夜,把其他事项拖好几天的问题。也会有暂时不想处理的事项,拖着拖着deadline就来了,只能草草了事。或许我应该尝试一下themed day, 把每天划成不同主题,比如research或者coursework, 或者具体到某个project. 不知道这样的方法会不会更有助于长期的项目呢。

长路漫漫……

bookmark_border猫 | 带猫跨国搬家这件小事

带猫一起搬到新加坡对我来说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幸运的是,整个流程也不算复杂,香港和新加坡两边处理文件都很快,没有什么需要扯皮的事情。简单写一下,对自己是一个记录,对他人也是一个参考。不同的出口地区、进口地区、宠物品种都会影响需要准备的文件和流程,因此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准备哦!

文件准备

首先讲讲入境新加坡的文件准备。决定搬去新加坡后,最重要的参考网站是新加坡的Animal & Veterinary Service (AVS) 网站。其中在Pets的栏目下,就有我要找的Bringing Animals into Singapore的信息。新加坡按照出口地区的现存狂犬病情况将国家和地区划分成四类,其中香港属于B类。必须称赞AVS的这个网站,提供的信息非常透明全面,并且还有每类地区都有各自流程图可以参考。

对于B类地区,第一步是确定品种可以进口,在新加坡的住所允许养猫,以及猫在出口地区已经呆满6个月(或从出生开始)。我们家的两只猫都是领养的田园猫,品种上属于domestic short-haired cat, 在进口方面没有特别的限制。因为要养猫,找房子的时候也特意避开了HDB, 只找公寓类且房东同意饲养宠物的房源。

第二步是确认宠物是否有晶片。我们领养猫的时候,猫猫们都已经植入了晶片,所以我最开始并没有在意。但是幸好兽医有帮忙留意到,猫猫们体内已有的晶片是AVID晶片,而新加坡要求的是ISO晶片,因此还需要重新打。所以不要觉得已经有晶片就万事大吉了,还要确定晶片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确认晶片后,便可以进入下一步,打狂犬疫苗了。这一步其实越早做越好,因为打完狂犬疫苗需要等30天才能抽血测抗体,而测抗体有需要一定的时间才出结果。我们联系了两间常去的动物诊所,都需要将血样送到英国检测,赶上疫情一来一回至少也再需要一个月。我们计划8月出发,5月去打疫苗,时间只能说刚刚好。那段时间每天都在祈祷检测结果一定要超过要求的阈值,幸好猫猫们也很努力。

我们两只猫是不同时间抽的血,其中一位兽医有介绍如果担心抗体检测不通过,可以在抽血的当天补打一针疫苗,downside就是疫苗的花费和疫苗本身的风险。但另一位兽医觉得其实抗体不达标的情况比较少见,不需要多打。所以我们家一只猫被多扎了一针。

检测结果通过后,我们又再约了时间打三合一疫苗。这个疫苗其实每年也要打,也差不多到打的时间了,倒也没有特别的。但是因为AVS网站上对疫苗要求的名词和动物诊所提供的有出入,我还特意发邮件给AVS询问,AVS一个工作日就回复了,效率极高!

接下来更多的是paperwork. 申请新加坡的入境许可 (import license) 是线上办理的,有效期一个月,需要和出发时间配合好。在新加坡落地后需要给猫猫检疫,也需要提前约时间并付钱。

出发前一周,我们再把两只猫猫带到动物诊所做内驱和外驱,并需要兽医在兽医证明 (vet certificate) 上填写相关资料并签字。此处再次表扬一下我们这间诊所的医生,非常非常细心,反复确认针卡、入境许可、和兽医证明上填写的信息完全一致,每一处填写或修改的地方都签名并盖章,以保证这份文件不会被任何一边的政府机构拒绝而导致搬家失败。当然,我们自己也重复检查了好几遍。非常非常重要。

兽医签完后,便能到长沙湾的渔农署由政府机构人员加签兽医证明。需要注意当地机构的办公时间,因为这份文件一定要在出发前准备好。我们是周三飞的,前一周周四上午做了内驱和外驱,下午递交到渔农署,渔农署需要一个工作日处理,周五下午便能领回。这样不会临到出发前和其他事情挤在一起,如果有任何问题,也有缓冲的时间。

最后最后,我们也差点忘记的一步,是需要申请免税。还是挺搞笑的,我们当成是至亲家人的宠物在他人眼里也是有成为货物的可能。

至此,我们已经集齐了七龙珠所需文件,包括:狂犬疫苗和三合一疫苗针卡(i.e. 打针记录),狂犬疫苗抗体检测报告,入境许可,以及兽医证明。总体而言,我们的文件准备流程还是相对顺利的,整个流程我觉得可以自己DIY, 不需要找agent. 如果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可以直接邮件AVS确认。AVS还提供时间计算器,可以根据预计抵达时间反推每一步需要在什么时间内完成。时间真的特别重要!有些步骤做早了可能会失效,做晚了影响后续步骤还可能导致最终赶不上出发时间。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做,预备充足的时间以防突发情况的发生,才不会在千头万绪的搬家中引发情绪崩溃。

由于B类地区不需要隔离,所以这方面暂时没有特别的经验分享。

机票和出发当天

疫情期间机票选择的余地不是很大,香港飞新加坡只剩两班航班,一个是国泰的,一个是新加坡航空的(“新航”)。我们在订机票前咨询了两方的客服,最后考虑到新航价格相对便宜且客服回复速度快,选择了新航。订机票需要注意落地时间需要避开周末和节假日,以及太早或太晚的时间,以免新加坡检疫的工作人员已下班。

据说每班航班都有能承载的宠物的限额,所以一旦确认出发时间后,最好尽早和航空公司确认位置。此处有一个bug, 我们需要确认有猫猫的位置才能订机票,但是航空公司需要我们订了机票才能确认是否有猫猫的位置,一个鸡和鸡蛋的问题。幸好疫情期间可以免费改签,而且乘客较少,带猫的就更少了,从结果来看还是很顺利的。

宠物出行还需要有航空箱。航空公司也会有相应的要求,如需要符合IATA的标准,有一定的长宽高要求,有水盆和食盆等。我们平时都用猫包,方便背或者提,还特地从淘宝买了两个航空箱运过来。到机场后,地勤人员会检查猫猫的花色是不是和文件上的一致,也会仔细检查文件,并且需要准备一份需要机长签名的declaration form. 这份表格会在最后登机时在gate拿到。我们原本在航空箱里放了一个猫猫喜欢的公仔,但是地勤人员觉得公仔太大了,担心会挡到猫猫呼吸,因此也拿开了。另外,地勤人员建议我们在水盆里放点水,但后来想想其实不需要,毕竟香港飞新加坡只需要四个小时,而猫猫在紧张的时候也不会喝水。反倒是因为搬运或者飞行的时候水盆倾斜,有一只猫到家的时候毛都被打湿了。

此处有一个重大的误解。新航的网站上用checked baggage形容宠物的登机方式,我们一直以为是作为手提行李进入客舱,直到在机场check in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是进货舱。真是当场崩溃。但是事到临头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接受了。

另一个bug是因为我们降落之后,需要直接到住所隔离,并不能到检疫中心去接猫猫。此前,我们的理解是检疫中心就在机场边上,我们应该可以过去接了猫猫再一起回家。但原来检疫中心虽然离机场很近,但并不能直接从航站楼走过去。于是我们最后还是要求助中介,最后临时找了一个新加坡的中介,可以在当天帮我们把猫猫从检疫中心接出来,送到家里。好吧,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我们当晚还是顺利在新加坡的家里团聚啦!

猫猫的情绪

搬家绝对是对猫猫极大的考验。首先在于突然更加频繁去诊所。我们家小猫还好,装猫包也很容易,在诊所也任由医生摆弄,但大猫简直一言难尽。每次去诊所需要提前半个小时你来我往打游击战不说,到了诊所之后还不配合。尤其是需要抽血做抗体检测的时候,第一次因为紧张抽不出血,还一直挣扎,只能暂时中止。医生给开了镇静药,另外约了时间再去。幸好第二次比想象中的顺利,翻回那天的长毛象,我记录了:“给猫喂药45分钟,前面想要直接喂,无数次失败,胶囊的外壳都软了,最后猫也累了人也累了,用零食裹着倒是一口吞了。药效上来后装包10分钟。到了诊所抽血也比较顺利,没有再上镇静(针)。”后来趁着药效还把指甲给剪了。

我的一个教训是,即便是同一个诊所,医生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第一次的医生明显handle不了大猫,紧张的情绪又传递给了猫,导致猫更紧张。第二次的医生之前也和大猫接触过,更熟悉一些,也有镇静药的加成,整体非常顺利。我们看医生都没有固定医生的习惯,看来也应该要改改。

临到出行的时候,因为我们一直在收拾行李,处理家具,猫猫一方面感觉居住环境的变化,一方面也感受到人的焦躁,那几天也明显变得不安了。小猫直接躲到了厨房的顶柜里,大猫则不停走来走去,巡视地盘,似乎想要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也会和猫猫说,我们要搬家啦,期不期待,也不知道她们能不能听懂。

飞行对猫猫绝对是全新且不喜欢的体验,有完全陌生的环境和巨大的噪音。到新家后,两只猫都明显被吓坏了。大猫还因为水盆倾斜,毛被打湿了。我又担心她会感冒,强行抓着用吹风机吹了一会儿。接下来的几天,两只猫一起挤在床底的角落里瑟瑟发抖。但幸好适应力都不错,大概四五天后就重新开始作威作福啦。

相爱相杀

bookmark_border7月的几个尝试

7月尝试了几件新鲜事儿,是以为记。

Notion

之前一直有被推荐Notion, 最开始也尝试用过,但还没有真正上手。最近被推荐了一个可爱的小妹妹做的介绍,种草了Dashboard的设计,于是花了几天也搭建了自己的Notion. 我的主要版面有Project Tracker, 用来记录手头在做的项目的进展。利用Chrome extension搭建了Reading List, 用来暂存网上看到的新闻,博客文章等。话说Chrome自己也出了add to reading list的功能,但是感觉没有那么好用。­但是此项需要时常回去阅读,不然积攒了太长的reading list也不想看了。搬家的时候建了一个to-do list的版面,可以把待办事项分门别类的放上去。相比起to do list 的app, 一整个版面看起来更加清爽。这是一个好工具,希望我能用好。

1SE

受长毛象上看到几个象友的启发,每天拍一秒钟的视频,一个月的时间剪在一起,可以作为一个回顾。我平时不习惯拍视频,时常都需要家属提醒才记得拍。回顾这个月拍下来的片段,主要以吃吃喝喝为主,因为搬家前和不同的朋友聚了几次。有时忘了拍,就会晚上在家补拍猫猫的片段作为补充。偶尔也拍路上的树,或者晴朗的好天气。回头看这一个月,虽然拍下来仿佛很有成就感,但其实并不能准确地记录我的生活。比如,这个月我上了很多芭蕾课,但是都不方便在课上拍视频,留下的记录寥寥。奥运会开幕后也看了很多比赛,但是看比赛的时候总不会还拿着手机拍吧。总之,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但是并不想继续了。

每天开心的三件事情

也是受到象友启发而开始记录,我还给每件事都打上了tag. 但下旬因为准备搬家事宜,看奥运加上芭蕾课,没有继续记。我的记录是用Notion做的,可以直接下载成csv文件。统计了一下我的tag, 前20天里,高频出现的是food, task, entertainment 和ballet. 果然是美食赛高!记录的过程中也有小疑惑,不论是吃了好吃的,见了朋友,看了电影,还是打了游戏,都是“做了某事”。我的开心是否一定是因为完成了某事呢?有时也会因为天气而开心,因为猫爱我而开心,这种因为“存在”的开心和因为“做了某事”的开心有什么不同呢?这或许是我要继续思考的问题。这个习惯很好,我想继续坚持。

冥想

因为上火搬家的事情,有一阵子睡得不太好,干脆拉着家属一起开始冥想。我下载了一个名叫Lojong的app, 主要是因为配音都很好听,logo也挺可爱的,而且可以选择学生身份免费使用。Lojong是藏传佛教传统中的一种心灵训练练习,没有继续深入了解。入门训练主要是注意力的训练,例如怎么把注意力停留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怎么注意力停留在呼吸上。家属倒是每每没结束就睡着了,我却是结束之后脑子愈加清醒。有一天突然发现,其实冥想时我的感觉和跳芭蕾时的感觉是很相近的,抛去其他事情不管,只专注此刻的一个movement. 之前也有看到有人以hiking作为meditation的一种方式,那或许对我而言,就是芭蕾?我需要的或许不是dedicated的一段时间的冥想,而是更多地提醒自己,专注在当下身体的感受。

Habit Tracker

因为每天要拍1SE和记录开心的三件事,干脆做了一个habit tracker, 另外的几项是锻炼,早睡早起,以及冥想。其中早睡早起基本上是零完成,除了某天早起去爬山,没有早起的动力实在是太难了。这个月是在Notion上打勾记录,这种记录每天的方式我还挺喜欢的,其实很多人会在手账做,但是我也并没有每天打开手账的习惯。虽然这两年都买了一日一页!明年一定不买了!省钱!模式上想从打勾改为一个模板,可以同时记录每天开心的三件事,重要的to-do list等。另外之前也有morning routine和nighttime routine的想法,等隔离结束了都可以逐步实施起来。

七月过得不错,跨国搬家也很顺利。期待八月,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bookmark_border港 | 地铁和相关日常

生活在香港,地铁是日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作日,我从北角出发,转乘一次,到尖沙咀下车。总共也就七个站,真正在地铁上的时间不长,但是下车后一路走到P口,走得慢也要十来分钟。走得熟了,也不用看路,刷着手机,双脚就自动把你带到了该去的位置。隧道的灯管很亮,冷气很足,抹掉了你对白天和黑夜的感知,也抹掉了你对天气和四季的感知。只有出了地铁口,才会发现,原来下雨了,原来今天的天空这么蓝。

唯一不同的只有方向。往公司方向走的时候,迎面走来的都是从西铁线往港岛换乘的人,西装革履的,打扮精致的,步履匆匆的,面无表情的。配合着隧道里惨白的灯光,或许能称得上是现代版的“百鬼日行”。走在这条路上,是一个剥离“自我”的过程,逐渐把自己变成一台没有感情的工作机器。曾经看过一个比喻很恰当,上班的时候,你只要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一台“打印机”就好,需要做的是执行。回家的时候,不自觉地脚步也会更快一些,那个更鲜活的我也逐渐苏醒。那个我不会假笑,更喜欢不留情面地吐槽,翻白眼,不想循规蹈矩,不想纠结细枝末节的空三行还是空四行的问题。

地铁也可以有温情的一面,哪怕我因不满社畜生活而迁怒于它。疫情前,周末偶尔到文化中心去上芭蕾课,同样需要穿过长长的隧道,但往L口而不是P口,心情已经大不相同。一个拐弯,墙上大片贴的都是即将到来的演出,舞团的,交响乐团的,民乐团的,话剧的,各式各样。再一个拐弯,时常能碰到演奏的街头艺人。比较经常出现的是一个带着马脸头套的电子琴手,纸板上写着想攒钱买戒指向女朋友求婚。也有过演奏小提琴、二胡等别的乐器的乐手。这一小段路,听着音乐,心情也不由自主地雀跃了几分。

但说到印象最深刻的,还是19年6月。周日乘地铁出行,车厢里比早高峰时还要拥挤,氛围也更加热烈。大家看着彼此的衣服,辨认是否是同路人。目的地的地铁站被封了,没关系,认识的不认识的一起在前几个或者后几个站下车,再汇入人群中。有一个周末旅行回来,从西九那边开始地铁就已经是黑压压一片。我没有参加游行,但是地铁里见到的人群已经让我足够震撼。那时候,大概大家还都相信,如果有很多人站出来,事情可能不一样。但是结果不如人意。也没有人料想到,这就是这个城市新的一章的开篇。

bookmark_border港 | 多啲和其他店猫

大概是因为猫咪有招财的能力,香港很多店铺都有养店猫。荷兰摄影师 Marcel Heijnen就曾经在香港拍店猫 ,还出了一本名为《香港铺头猫》的相片集,专门以店猫为主角。

我对店猫最初的认识来自多啲。多啲是一只橘白色的唐猫,生活在七姊妹道的一家中药店里。我没有在这家中药店看过诊,和多啲的直接接触其实很少,更多的只是隔着玻璃张望一下多啲在干什么。上下班路过这家中药店时,总会隔着玻璃,寻找多啲的踪迹。上班的时候,它多数还在呼呼大睡。回家早的时候,中药店还在营业,店里还有几个客人候诊,多啲便会和客人一起坐在长椅上。再晚一些,中药店关门后,就只剩多啲一只猫守在店里。它最喜欢趴在中药店里的旧式收银机上,实打实的“守”财猫。

隔着玻璃逗多啲的时候,多啲都不太搭理我,我便一直以为它走的是高冷范儿。但有一天上班的时候,它难得到店门口,我还在想怎么把它叫出来呢,它自己喵了一声,屁颠屁颠地就走过来求摸摸求蹭蹭,舒服得眼睛都眯起来了。原来也是一只嗲嗲的猫猫呀。街边的店铺原本也只是普通的店铺,日常的一天原本也只是普通的一天,但因为有偶尔撞见猫的惊喜,普通的日子里也生出了小小的期盼与欣喜。

只可惜没过多久,17年夏天,中药店要搬走了。因为新位置所在的商厦不能养猫,有一个爱猫街坊便收养了多啲,还给多啲建了 Facebook Page, 专门用于更新它的生活近况。透过这个Facebook Page,我才更加了解多啲。

原来中药店在1997年就已经收养了还是小奶猫的多啲。之后,多啲从最开始的见习保安,一路升职到猫掌柜,猫医师,再到首席店长,猫生也算是经历丰富。多啲的主要职责是陪客人候诊,监督客人喝药,以及看守收银机,每天兢兢业业,尽忠职守。中药店搬走后,多啲荣誉退休,搬到北角的 “契妈” 家。多啲契妈是一名实打实的猫奴街坊,帮忙照顾多啲已经有一阵子了,包括店休的时候给多啲喂食,带多啲看医生等等。多啲在街坊中的人气很高,FB上不时有街坊留言回复对多啲的想念,或者发发多啲的旧照。我不常用 FB, 偶尔上线基本都是为了看看多啲的近况。然而多啲毕竟已经是一只老猫猫,19年10月,22岁的多啲返回了喵星。多啲已经圆满完成了它在人间的职责,回到喵星一定会收到很多小鱼干的吧。

多啲契妈还在继续更新FB, 关于自家的猫和北角遇到的其他猫。琴行街上的一家五金店里养了一只小橘,名叫五金仔,时不时会在门口溜达,我碰上了总要撸几下。看了多啲契妈的帖子才知道,店里还有一只大白猫,偶尔才会出来巡铺,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呢。再走远一点到马宝道,则是连着几家店铺都有养猫。电器铺有两只狸,名为Bili和Bala, 连在一起读的时候很像在唱樱桃小丸子的主题曲。隔了几间铺头的药房也养了一只狸,名为多多,是一只瘦瘦的美女猫。再旁边的香料铺,更是有三只猫店长,名曰黑椒,沙嗲,和黄姜,还惹来报刊采访。更有趣的是,她们家还有一只叫Happy的了哥会学猫叫!出门的时候总会到马宝道上走一走,希望可以遇到猫猫们。

再往海边走就到了北角汇边上的轮渡码头,这里则是猫船长镇守的地盘。猫船长每晚趴在码头门口,观察来来往往的行人和狗狗,总有过路人不时停下,想要离猫船长近一点。也有热诚的粉丝会给猫船长带一点小零食,换取猫船长的青睐。我们散步的时候会绕过去看看猫船长,但总是忘了带小零食,猫船长也不太介意,伸着脖子让我们挠下巴。

搬走之后,我一定会很想念这群小可爱们。

五金仔/猫船长/Bili或者Bala/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