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这天

生日的这天觉得很幸运。Calendar上显示这将会是忙碌的一天:一门期末考,一场讲座,还有一个工作坊。我本来已经说服自己,作为一个二年级博士生,这是一个完美的成长一岁的日程。结果随着日子临近,行程一项项取消。果然没有最完美,只有更完美。

越长大越觉得上天对我尤其宠爱。今年新年写下的愿望之一是至少旅行一次,结果四月到法国交换一个月,八九十月更是每个月出行。八月去了普吉岛,纯躺平的佛系旅游,每天在酒店睡到自然醒,吃自助早餐,然后打打乒乓球或者台球消消食。天气好的话,就在酒店里散散步,沿着小山坡能一路走到海边看涨潮。 天气不好的话,就宅在房间里玩手机。下午溜达到街上做个泰式马杀鸡,吃个饭,一天就结束了。这样的无所事事,像极了小时候在外婆家度过的暑假。从酒店溜达下来只有一条沿海公路,就像外婆家的那个镇子上只有一条主街,我每日也无非是晃晃右晃晃,打发时光。后来我的暑假越来越短,外婆也从小镇上搬走,我回小镇的次数屈指可数。返程那天去机场的路上,从后排车窗往外看,竟然越发觉得岛上的街景很像小镇的样子。矮矮的楼房,新旧交杂的建筑,超大的广告牌,偶尔路过的4S店,擦肩而过的摩托车,都有一种微妙的熟悉感。 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国,更不要说回小镇了。我的思乡之情,竟然是在异国他乡得到慰藉,真是令人五味杂陈。

九月去伦敦。今年去了两次伦敦,可是一次家还没有回。伦敦去得多了,也有了惯常的routine. 白天在酒店里开会,晚上见缝插针去看剧,还是走着和八年前一样的路。到的第一晚住在帕丁顿附近,吃的晚餐是几年前和老板一起出差时吃的kebab. 离开前一天照旧去covent garden瞎逛,想不到吃什么,便又去吃了那家意大利餐厅。可见当初的经历,无论愉快与否,都会在你身上留下印记。也去了海德公园看松鼠,看大鹅。坐在湖边的长椅上,一开始还想写写这几天开会带来的灵感,思绪却不由自主发散,开始转而继续思考自己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化身成为此处一棵树,从此只看云卷云舒。

十月去了费城,又觉得在费城old city当一只松鼠也不错。此处的松鼠比我在其他地方见过的都胖得多,想来伙食是极好的。Old city里公园连着公园,草地上铺满落叶,搭配着和煦的阳光,没有比坐在公园长椅上发发白日梦更享受的事情了。走到另一个公园,本南方人第一次见到一棵树上同时有红到极致和绿到极致的叶子,而且界限分明,仿佛阳光直接把红色的颜料涂抹在了树上。虽然也有和朋友在纽约hudson river河畔散步被风吹得像傻子的时刻,但秋天真是令人愉悦的季节,回想到坡县如夏的四季,只能叹气。旅行暴走的时候脚后跟皲裂,走在路上的每一步都深切体会着小美人鱼的痛苦。但也只能劝着自己往前走,来都来了,不得看看前方没看过的风景么。于是逛完博物馆逛完街又去时代广场看了一眼,是真的一眼,看到了传说中的广告牌,就算打卡完毕。还路过了百老汇,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把纽约和百老汇联系在一起,也没有计划音乐剧行程。但是打卡了NYCB,也算一本满足。对纽约整体印象不咸不淡,地铁是着实旧,但因为行前听了朋友的一通吐槽,倒是在心里做足了最低预期。跨越半个地球见到了三四年没见的旧友,我竟然哭了出来,真是太傻了。今年的幸运还在于得益于四处奔波,见到了好几个老熟人。十一月也有计划出行,又有机会见到另一帮旧友,想想就开心。只是遗憾还没有机会见见国内的家人朋友,希望很快能再见吧。

长途旅行还是很累人的。九月十月两次出行,再加上夹杂其中的琐碎杂事,竟有一种整个人被由内至外打碎的感觉。旅程归来后便是一点点把破碎的自己捡起重新拼接起来,再把接痕一点点磨平。幸好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变的东西作为锚点,比如规律的芭蕾课,猫咪,爱人和朋友。生日前的长周末,去了两天音乐节,还邀请好友到家里包饺子。音乐节上又见到了吴青峰,他唱:”这一天,自由是我们需要的特权。“

想对四年前的自己说,日子会越来越好的,你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由和爱。所以不要怕,哪怕疼痛辛苦,也再坚持一下吧。

bookmark_border港 | 多啲和其他店猫

大概是因为猫咪有招财的能力,香港很多店铺都有养店猫。荷兰摄影师 Marcel Heijnen就曾经在香港拍店猫 ,还出了一本名为《香港铺头猫》的相片集,专门以店猫为主角。

我对店猫最初的认识来自多啲。多啲是一只橘白色的唐猫,生活在七姊妹道的一家中药店里。我没有在这家中药店看过诊,和多啲的直接接触其实很少,更多的只是隔着玻璃张望一下多啲在干什么。上下班路过这家中药店时,总会隔着玻璃,寻找多啲的踪迹。上班的时候,它多数还在呼呼大睡。回家早的时候,中药店还在营业,店里还有几个客人候诊,多啲便会和客人一起坐在长椅上。再晚一些,中药店关门后,就只剩多啲一只猫守在店里。它最喜欢趴在中药店里的旧式收银机上,实打实的“守”财猫。

隔着玻璃逗多啲的时候,多啲都不太搭理我,我便一直以为它走的是高冷范儿。但有一天上班的时候,它难得到店门口,我还在想怎么把它叫出来呢,它自己喵了一声,屁颠屁颠地就走过来求摸摸求蹭蹭,舒服得眼睛都眯起来了。原来也是一只嗲嗲的猫猫呀。街边的店铺原本也只是普通的店铺,日常的一天原本也只是普通的一天,但因为有偶尔撞见猫的惊喜,普通的日子里也生出了小小的期盼与欣喜。

只可惜没过多久,17年夏天,中药店要搬走了。因为新位置所在的商厦不能养猫,有一个爱猫街坊便收养了多啲,还给多啲建了 Facebook Page, 专门用于更新它的生活近况。透过这个Facebook Page,我才更加了解多啲。

原来中药店在1997年就已经收养了还是小奶猫的多啲。之后,多啲从最开始的见习保安,一路升职到猫掌柜,猫医师,再到首席店长,猫生也算是经历丰富。多啲的主要职责是陪客人候诊,监督客人喝药,以及看守收银机,每天兢兢业业,尽忠职守。中药店搬走后,多啲荣誉退休,搬到北角的 “契妈” 家。多啲契妈是一名实打实的猫奴街坊,帮忙照顾多啲已经有一阵子了,包括店休的时候给多啲喂食,带多啲看医生等等。多啲在街坊中的人气很高,FB上不时有街坊留言回复对多啲的想念,或者发发多啲的旧照。我不常用 FB, 偶尔上线基本都是为了看看多啲的近况。然而多啲毕竟已经是一只老猫猫,19年10月,22岁的多啲返回了喵星。多啲已经圆满完成了它在人间的职责,回到喵星一定会收到很多小鱼干的吧。

多啲契妈还在继续更新FB, 关于自家的猫和北角遇到的其他猫。琴行街上的一家五金店里养了一只小橘,名叫五金仔,时不时会在门口溜达,我碰上了总要撸几下。看了多啲契妈的帖子才知道,店里还有一只大白猫,偶尔才会出来巡铺,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呢。再走远一点到马宝道,则是连着几家店铺都有养猫。电器铺有两只狸,名为Bili和Bala, 连在一起读的时候很像在唱樱桃小丸子的主题曲。隔了几间铺头的药房也养了一只狸,名为多多,是一只瘦瘦的美女猫。再旁边的香料铺,更是有三只猫店长,名曰黑椒,沙嗲,和黄姜,还惹来报刊采访。更有趣的是,她们家还有一只叫Happy的了哥会学猫叫!出门的时候总会到马宝道上走一走,希望可以遇到猫猫们。

再往海边走就到了北角汇边上的轮渡码头,这里则是猫船长镇守的地盘。猫船长每晚趴在码头门口,观察来来往往的行人和狗狗,总有过路人不时停下,想要离猫船长近一点。也有热诚的粉丝会给猫船长带一点小零食,换取猫船长的青睐。我们散步的时候会绕过去看看猫船长,但总是忘了带小零食,猫船长也不太介意,伸着脖子让我们挠下巴。

搬走之后,我一定会很想念这群小可爱们。

五金仔/猫船长/Bili或者Bala/多多

bookmark_border港 | 潮福小馆

毕业后到现在,在北角住了五年有余。开始两年在七姊妹道租了一个小房间,室内面积不足百尺,胜在租金可负担,且地理位置优越,回学校或者上班都很方便。楼下一条街上都是茶餐厅,偶尔夜归的时候仍有几家亮着光,也就当作家中亮着灯,有一种安心的感觉。其中一家名为“潮福小馆”,主打潮州卤水,老远就能闻到卤水的独特味道。店门口的操作台上整齐地码着各式卤味,隔着透明玻璃也不能阻挡它们对食客的诱惑。 

我常常打包一份卤猪耳回家当下酒菜。卤猪耳虽不是什么特别的菜式,但是这家的却尤其合我口味。猪耳肥美且卤得入味,加上店里的卤水师傅喜欢切得宽一些,不像其他卤水店切得很细。咬一口,初初感受到的是油脂带来的快乐,咬到底,脆脆的软骨又增添了别样的口感。再配上一口冰冻的清酒或啤酒,一天的苦闷也仿佛被洗刷而空。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卤猪耳是特别夏天的菜。 

不知不觉间,卤猪耳也成为了我的comfort food. 一个人住的时候,业余时间主要在读CFA,常常一边吃喝一边看课程讲解视频,也不觉得日子孤苦。后来两个人住,下班后是固定的社畜互相吐槽环节,只有吃点重油重盐的菜,借着酒精的帮助,才能短暂的从苦闷的社畜生活中解脱一小会儿。一份卤猪耳两个人吃不太够,间或点些卤鹅,卤牛肚,卤鸡肾等别的菜式,底下还会垫上卤豆腐。店家还会再配上一包醋汁,食客依照自己喜好沾点,清新解腻。 

堂食的时候,我爱点一碗牛腩面,三十蚊出头,在港村算是少见的便宜。面是常见的幼面,但煮得非常弹牙,分量也足。再加十来蚊配一碟青菜,营养算得上全面丰富。和老板熟识的客人还会对牛腩挑肥拣瘦,老板也乐意将就。老板是一个年轻的瘦小个儿,戴着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怎么也不像是做茶餐厅这一行的。我和小吴老是猜测,这间茶餐厅会不会是老板的“家族生意”,而老板因为各种原因从家中长辈接手。然而老板并不善于言谈,我们也过于社恐而没有与老板唠家常,这也就成了没有答案的问题。 

19年5月,潮福因为租约到期关门了,而我们是在6月尾再去时才发现的。遗憾没有和老板好好告别,没有最后再吃一顿卤猪耳和牛腩面。而后港村遭遇社会运动和新冠疫情的重重危机,想来19年夏天关门或许是最好的结局了。 

没有拍过照,图片都是找的网图
翻微博总算找到一张旧图,左边还是CFA的notes

bookmark_border愿归潮终相遇

其实还是不知道如何描述我的心情。乍听到消息的时候不是不震惊,仔细想想却非常非常理解。大概活着真的太痛苦了,跳下去也是一种解脱吧,一切烦恼都可以成为过去,被抛在脑后。至于未来,也不想未来了。我不敢去细想学姐经历了什么,又经过怎么样的思考,最终做出了这个选择。这仿佛是一个黑洞一样的存在,一不小心就会被吸进去,再也出不来。有时候,我站在天桥上,面对底下川流不息的车流,也会想,跳下去,是不是就可以永远轻松了。假装自己没心没肺,很多问题不要深思,不要想太远,就这样表面地潦草地暂且活着,大概是我能勉强维持的小计谋吧。活过明天,活过这个星期,活过这个月,慢慢把生命拉长。

脑海里反复回想的都是初见时学姐大大的笑脸。和学姐差了两届还是三届,我已经记不清了。认识学姐的时候她刚从top school交换回来,因为是同一个社团,大概别人和她提起过我,她在路上就直接和我打招呼了。反而是我,之后再和朋友八卦才知道学姐是前几届的社团主席。后来我们一起上一门大课,课上一个练习题我想不通,想要提问但教授没有留意到,坐在前排的学姐主动转过头来和我解释。毕业之后的交集只剩下社交媒体的互相点赞,但学姐的ins其实更早地停留在了去年。那么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她的账号还静静躺在我的关注列表里,其实是不是可以假装她在某个地方活着呢?

最近看了Soul. 故事设定里,人出生前,灵魂呆在The Great Before, 死亡以后会到The Great Beyond. 电影着重讲述前者,并没有对后者有过多的介绍。死亡后,灵魂被传送带传送到一个大圆环里,变成一个亮点。在那之后呢?死亡的下一站是哪里?如果死亡是终点,那么活着的苦累是不是可以结束了?如果死亡是另一个起点,那么下一辈子,或者afterlife, 会比现在更好,还是更差呢?死和生一体两面,而我既想不通为什么要活着,像Soul里的22号,也搞不懂死亡的意义。

家里有个特别偏爱我的长辈,虽然每年只见一两次,但过年给我的红包都比别的小孩更大份。有一年寒假补课特别忙,没有回老家,他还特地到我们家来给我发红包。长辈到小辈家里,太少见了。然而他去世的那年我高三,直到我高考完我爸妈才和我说,那时他都走了好几个月了。因为见面不频繁,平时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但偶尔想起来,心里仿佛受了重重一击。我考上了很好的学校,也只能在他相片前烧掉一张录取通知书的复印件,他能收到吗,我不知道。

我大概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搞明白活着的意义。和很多人疏于联系,但知道他们还在某处,只要我想,就能说上几句话,这个感觉还是很美妙的。死亡不是一件坏事,我也不惧怕死亡,但对于留在世上的人来说,不管你做什么,都再也找不到那个人了,就这样被死神彻底切断了联系。想想真是难过。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单曲循环大张伟《世上最美好的祈祷》,好希望你们也能听到。未来某一天我们一定会在云漫间在星河边再次相遇,希望不会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