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我的芭蕾日记07 | My First Variation

今年上台表演了Swan Lake pas de trois first variation. 这是我的第一个variation. 八月确认了参加年底的recital后,九月开始每个周五晚上都是在studio里和老师一对一上小课,学动作,抠细节,细致到在台上怎么走路,怎么笑,手臂如何发力,不一而足。正式表演的那天,上台后在聚光灯下脑海里一片空白,只记得老师叮嘱过这里要笑,这里要调整呼吸准备pique turns. 其余的都已经忘在脑后。

技术上总有精进的空间。这个variation里的跳跃动作很多,要求又轻盈又优雅。排练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核心真的非常重要,老师觉得我跳得比较轻盈的时候都是有意识地用核心带动骨盆移动。不仅仅是跳跃中核心带动骨盆往上,还有travel和转圈的时候,也需要核心发力,才能达到躯干一体,高质量完成动作。然而为什么不能每次都做到呢?一方面是缺乏意识,尤其是在动作比较复杂的时候,脑子里主要都要想着动作,还有别的一二三四五六七点需要注意的地方,核心就开始偷懒了。需要把核心发力内化成一件潜意识、不用额外思考的事情。另一方面,核心的练习确实不够。老师在最开始给我布置了burpees和mountain climbing当作额外的核心练习,可惜自己也没有坚持下来。但从今天开始也不晚。

Variation的最后部分,老师给我编了pique turns加lame duck turns, 强调重心放在前脚掌,在衔接动作的时候更容易转换重心。这点在上RAD Intermediate课程的时候,另一个老师也提到过,从tendu devant转身成tendu derriere时,重心放在前脚掌,以前脚掌为轴,让脚后跟转,才能更好地保持外开。这点可以引申到外开的发力。如果重心放在脚后跟,站一位脚的时候,会以脚后跟为轴心,通过打开脚掌达到外开的目的,但是可能会造成“假外开”。如果重心放在前脚掌,以调整脚后跟的方式外开,更容易从臀部和大腿内侧发力,更好地做到外开。再进一步,不仅仅是一位脚,重心放到前脚掌,也更容易建立“脚后跟”意识,因为脚后跟可以移动了。芭蕾果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有两三个星期,老师一直在改正我手臂和背部的发力方式。他尤其强调不能“夹”背部,而是想象手肘往侧面(而非后面)发力,由此激发背部和大臂的使用,既能显示大臂的肌肉线条,也更有延伸感。此外,要旋转手肘关节和手腕关节,将大臂和小臂调整到合适位置,以hold住手肘朝外,而不是往下drop. 移动手臂的时候,想象是尾指带动手臂移动,更能够保持手臂和手肘的形态。开始注意这些细节后,每次上完芭蕾课,背部都会比以往更酸,小臂和大臂上的线条也越来越明显了。再次感叹牵一发而动全身。

另一方面,我也逐渐意识到了热身的重要性。平时上大课时我都是压点到,老师也会带着从plie开始,倒没有特别察觉。上小课的时候,老师是希望我能课前自己热好身,上课时间全都用来排练,有没有好好热身的差别就十分明显了。好好热身的自己,更容易调动各处的肌肉,跳跃更轻盈,转圈也更协调。包括上台表演前,老师也强调候场的时候要保持warm, 才能在上场时展现最佳状态。希望新年自己能建立早到热身的习惯,让自己的身体更ready for the class.

排舞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自己的self criticism 十分严重。我总是能找到且一直关注自己的缺点。手臂一直摆来摆去,banana feet, 跳得不高,等等等等。很多问题其实自己跳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甚至在瞄镜子的时候还觉得似乎跳得不错。然而一看到老师给拍的视频,就觉得简直没眼看。坦白说,每次下课前老师给我拍的视频,我都要做好几天心理建设才能点开来看。而且甚至不想看第二遍。与之相伴的是依旧不愿意接受自己身材的负面情绪。虽然我其实不胖,但和一般跳芭蕾的姑娘们比起来我的屁股和大腿真的是…每一次看视频又仿佛在加重这种低落感。如果我再瘦一些就好了。然而还是对自己狠不下心来减肥,只能一直情绪上内耗。然后不自觉地就点开了小红书或者ins, 看别人跳得如何,结果只是进一步加重负面情绪。暂时也没有想到很好的解决方法,笑。

不过,现在已经开始在想明年的recital要跳什么了,虽然显然是过于早了。新的一年好好练功,希望年底的时候能跳更难的variation吧!

bookmark_border我的芭蕾日记06 | 写在跳芭蕾5年

本文源自WomenOverseas帖子:她乡业余大师: 工作后如何培养 / 拾起兴趣爱好?感谢论坛姐妹的约稿~~

1. 当初是怎么想到要培养/拾起这个爱好的呢?

断断续续地跳过不同的舞,在伦敦交换的时候看了好几场芭蕾舞剧,被芭蕾优雅的姿态和精致的服饰深深吸引,大概那时就已经种下了喜爱芭蕾的种子。Trigger到行动的具体原因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能按照时间回想,大概是那段时间不太顺利,考试没考过,申学校失败,想跳槽也没有合适的机会,只能从自己能改变的事情做起。关于舞蹈的爱好,我在博客里更具体地写过:我的芭蕾日记01 | 喜欢跳舞的初心

2. 过程中你觉得碰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怎么克服的?

作为工作党,最大的困难就是找到时间去上课了。最开始上成人班还好,学校也会把时间安排在晚上,将就上班族。后来开始跟着小朋友们上考级班,时间上的安排常常和工作时间撞车,所以我转vocational和上足尖的时间拖了好久。回想起来其实可以更积极地找其他学校或者舞室,看看有没有更合适的时间。但当时自己有点犯懒,就还是继续上grade, 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毕竟也练习了基本功。(关于两者的区别可以参考之前的帖子/博文

当然,就算是晚上,也很容易撞上要加班的时候。而且我后来换的一份工作下班时间也偏晚,一不小心就赶不上课堂的时间。克服的方法主要是和老板沟通。我当时的老板人挺好的,对于我有一样长期坚持的爱好持正面态度,基本上都愿意让我按时下班。当然,有紧急项目的时候,也不要等老板开口让你留下来工作,主动一点,偶尔的牺牲是为了长期的好处。毕竟还需要这份工资来交舞蹈课的学费…

3. 分享一件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19年开始在港芭上workshop. 最开始上初级班的时候感觉良好,升到中级班后要跟上进度太难了。把杆动作还好,做center的练习时,完全跟不上。还经常会有老师教一遍右边的,让学员自己想左边怎么做。我最开始完全不行,只能抄前排的人的动作。总而言之就是一团糟。今年上港芭的暑期workshop, 我已经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我能很快掌握老师给的动作组合,左右换边比较顺,也敢站第一排了。从前转圈很差劲,现在最起码转一圈很稳(虽然别人都转两三圈)。会收获不同的老师的表扬,也可以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越来越像ballerina (不要脸)。总之,能看到自己一点点的进步,对我来说就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4. 工作之后培养兴趣好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有什么想法?

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工作已经够累的了,没有必要逼自己非要有什么兴趣。有的话挺好的,没有的话也没什么问题。之前看到有人说会觉得自己没有兴趣爱好特别boring, 和别人聊天都没有话题。但是我觉得兴趣爱好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千万不要因为兴趣而引发焦虑,这就完全失去了兴趣原本的意义。成年人需要兼顾的事情太多了,心有余力的时候就坚持坚持,力不从心的时候选择放下也没什么丢脸的。而且世界上有那么多好玩的事情,你可以尽可能地探索,我在培养芭蕾这个长期爱好之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兴趣可不少…

5. 如果其他姐妹对你的爱好也有兴趣,你会给的建议是什么?

选好老师。如果想要系统地学芭蕾,有一个好老师带着入门是非常重要的。早期养成的坏习惯在后期要改正太难了。怎么样算一个好老师呢?以我粗浅的见解,背景方面最好是专学芭蕾的,最好有比较多年的教学经验,能一眼看出问题在哪里。当然,一些从小开始跳或者专业舞团出身的年轻老师,也有这个能力。上课的时候,老师会不会注意到基础的细节问题,比如,身体的四个点有没有对正,有没有倒脚 (sickling/banana feet), 肩膀有没有打开,四肢的延伸感,等等。当然,也要看你和老师的气场合不合得来啦。

不要急于求成。芭蕾的进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千万不要想我上了几节课,马上就能做出xx动作了。我觉得按年来看自己的进步会比较好。有舞者会在Ins上发自己不同年份做arabesque的对比图,就能看到比较明显的进步。不要急于求成的另一方面在于,芭蕾是一个很吃基本功的舞种,不要想着踢腿能踢多高(当然在posture正确的前提下还是要尽力踢),不要急着做一些动作,最重要的是不要急着上足尖!做好每一个pilé, 每一个tendu, 打好基础,给时间让肌肉生长,后面就水到渠成了。有足够的基础再上足尖,才能完全立上去,也才不容易受伤。毕竟跳舞是一辈子的事情!

不要焦虑。我最近开始玩小红书,也在上面刷一些芭蕾相关的帖子,大家喜欢讲自己最近刷了多少节课,自己舞龄几年已经什么程度,很容易产生比较心理。比如,我上的课是不是不够,她才学了两年已经跳得比我好了,我是不是太差劲了,等等。但是这些比较都是没有意义的。需要保持一定上课量(一般是每周两到三节),但是上课量不代表吸收量,况且肌肉也需要休息和修复的时间。每个人的起点也不同,有的人天生外开好,软度好,某种程度上就是老天爷赏饭吃。重要的是关注自己的进步,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很值得庆祝。

当然,以上所有都只是我的一家之言。跳舞嘛,最重要的是enjoy yourself & keep on dancing!!

bookmark_border我的芭蕾日记05 | RAD G6 考级体验

本文首发WomenOverseas论坛,搬到自己博客上存个底~

不知不觉学芭蕾也四年整了。今年港村遭受一波又一波疫情冲击,11月在疫情夹缝中考完了RAD G6,受 @琴琴贴贴 鼓励,写一些我的体验~

其实我不太能分得清各大流派,只知道俄派和英派的某些动作是有不同的。最近看了一个介绍各流派的视频,也很值得分享:【科普向】芭蕾个大学派与表演风格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RAD就属于其中英国的教学流派。

今年是我第二次考RAD,去年考G5之前有参考知乎上的帖子:英皇芭蕾考试完整流程全攻略 – 知乎 还是蛮详细的!

1. 为什么要考RAD Grade

我一直对芭蕾很有兴趣,毕竟tutu裙太可爱了。(然而到现在还没有穿过…)毕业后租的房子附近有一个芭蕾舞学校,便从成人班开始跳。成人班一周一次,虽然课程也包括把杆,中间练习,小跳大跳等,但是因为大家能来的时间也比较不固定,基础差别也很大,老师的教学比较不连贯。大概一年多后,老师建议我转到跳grade的班里,于是和Grade 4的小朋友们(大概10岁左右)一起学舞。比起成人班,跳grade的syllabus更有系统些,跳的动作也更基础,我个人认为芭蕾是一个很讲基础的学科,基本功扎实了才能正确进阶,也就跟着跳下来了。

决定考RAD一方面是有一个milestone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毕竟RAD也是会打分、分等级的。另一方面是我总觉得自己不会在港久留,未来转到其它studio的时候更容易沟通自己的进度。我学到RAD G7和我跳了4年芭蕾,个人感觉前者是一个更具象的表示你现在的能力程度的方法。

学syllabus最大一个不好就是非常考试oriented. 尤其是离考试越来越近的时候,每堂课都是跳同样的动作,比较闷。当然考完试后,比如现在,老师们就会更加flexible一些,多一些地板练习、核心练习、自由练习等。

后来了解很多同好其实是会直接去考IF (Intermediate Foundation), 但我校IF课程的时间一直合不来(苦逼的上班族…) 所以还是继续学Grade. 多上几节足尖课是我一直的渴望啊!另外,我对在肌肉力量合格之前轻易上足尖这件事还是持有怀疑态度的,个人感觉没有两三年每周两三节课的练习基础不要轻易上足尖,容易受伤不说,一旦习惯了错误的发力方式再改正真是太难了。不过这也是我自己最近在self-debate的问题,究竟是花时间打基础还是have fun, 我暂时在打基础这一边,但不展开说了。整个RAD考级体系如下,有一部分小朋友到了分岔路口会G6和IF都考。

2. 考试之前的准备

以G6为例,Syllabus可以分为几大部分:Barre, Centre practice, Free movement, Character dance. YouTube上有一个很旧的视频可以参考:Royal Academy of Dancing: Higher Grades Syllabus – Grade 6 (1993 UK VHS) – YouTube

一般来说,九月会正式开始学新一年级的Syllabus, 大概到一二月左右学完全部,开始抠细节,练习partner配合和走位(是的,use of space也是一个打分项),三四月的时候有mock exam, 然后继续抠细节,到五月份考试。今年因为疫情考试一直推迟到了十一月份,所以也才刚刚开始新一年级的syllabus,还不知道明年的考试会安排在什么时候。

所以学习的部分就是跟着老师的指导,重复重复再重复,细节细节再细节,最后变成听到音乐的本能反应。我有时候上班太累了,上课的时候都是一边放空一边跳的 (这样不好!)

另外的准备就是服装道具方面,这个学校一般也是统一安排的。首先练功服是统一颜色的,我校中高年级都是丑丑的深红色,低年级是天蓝色,再小一点的小朋友是粉色的。另外G6的同学还需要买雪纺裙、丝巾、性格舞裙和性格舞鞋,这些在十月左右学校会安排学生量尺寸,大概十二月左右能拿到。低年级一些练习还会用到如帽子、洒水壶、绅士手杖等道具,平时上课的时候自带,考试的时候由学校提供。

3. 考试当天

我校的惯例是要求学生在考前一个班小时到校准备,中低年级的时候老师还会帮你梳头,G6了就要自己把头梳好,考试装备理好:雪纺裙、丝巾、性格舞裙叠好用衣架夹住,性格舞鞋用鞋袋装好挂在衣架上,每个人贴上自己的号码牌。老师会再带着最后过一遍动作,也相当于热身了。考试装扮参考下图网图,我们考试前差不多也这样,除了鞋子有鞋袋装着,不是直接拎着。

unnamed

正常情况下是会有RAD的考官飞过来现场监考的,但是因为疫情就改成了录像,由学校自己的老师在考场里面念每一部分练习的名字。

考试的时候3-4人一组,在考场外排好队,等到考场里摁铃之后依序进场,向考官行礼、报名字,然后挂好裙子等物品,就到把杆上开始考试了。因为考试的场所和平时上课的地方是同一个,所以也没有什么不适应的或者紧张的。到center practice的部分开始,有些练习是两个两个人做,有的是solo,group mate在跳的其他人在边上站好安静等待就可以。考试结束后再向考官行礼,然后收拾东西离场啦。整个过程大概45分钟左右,主要取决于那个年级syllabus有多少内容。

4. 考试之后

考试成绩出得特别慢,不知道是不是我校的原因,去年五月考的,应该到了九月、十月的时候才收到成绩单,成绩等级分为Distinction,Merit和Pass,基本上都能Pass, 老师的目标也是让学生拿到Distinction. 另外还会有一个小奖章(是真的很小),根据成绩等级分为金银铜。我甚至不知道有这个东西的存在,直到前几个星期才拿到。


以上。感谢我校在疫情之中坚持开课,明天还能去上课。Keep on dancing~

bookmark_border我的芭蕾日记04 | 拍视频看到的错误

上周回家的时候趁机在妈妈单位的舞蹈室拍拍自己练习的样子。虽然平时上课也有镜子,但毕竟看不到全貌,也感觉老师并不会点出很多细节的问题,干脆自己录下来自己研究研究。

不看不知道,真实的样子和自己脑海中的样子差别实在太大,只能安慰自己进步空间也很大。记录几个重点。

1. 笨重,不够轻盈。

坦白说今年的减重计划进度为0,但一直安慰自己体脂稍微有降低,体型看起来也比较结实了。但是,一切都经不起镜头的考验,镜头里的自己实在是太胖了。四肢不舒展和跳跃不轻盈则进一步加深了这个问题,整个人看起来十分笨重。

改进方向

  1. 努力减脂
  2. 注意伸展四肢,至少看起来更修长
  3. 加强核心力量,做跳跃动作的时候注意控制核心和腿

2. 颈肩僵硬,表情失控。

这是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太过专注于foot work的我,上半身完全锁住,肩膀和颈部十分僵硬,导致整个姿势看来很诡异。一边跳一边在想动作,完全没有留意要控制表情和眼神,面部完全失控,大部分时候面无表情,十分呆滞;偶尔迷茫或者皱眉,一看就知道忘记动作了。

改进方向

  1. 日常多注意放松肩颈
  2. 跳舞的时候尤其注意上半身不能锁住,而应该保持轻松自然的姿态
  3. 注意眼神要随动作而移动,眼睛要有神
  4. 控制表情,保持自然微笑。

3. 脚尖没有一直绷紧

我在把杆做tendu的时候一直觉得自己的脚尖绷得很好,没想到在centre,尤其是做跳跃动作的时候,完全没有脚尖的形状,甚至感觉脚在放松状态。回看视频的时候脑内就一直回响着各个老师的呼喊:“Point your feet!”

改进方向

  1. 平时利用弹力带、毛巾等工具多压压脚背,活动脚趾
  2. 练习的时候不能放松hea做,每一次跳跃都要尽力伸尖脚趾

4. Passé不够高

转圈一直苦手的我,终于通过视频找到了一点点症结。虽然原地做passé relevé的姿势仿佛很标准,一旦开始转圈,动作就完全变形,passe leg本应该在supporting leg膝盖偏上处,转圈时却甚至连膝盖的高度都达不到,转圈的过程也没有一直保持外开,转完圈后完全失去了最初的姿势。这大概是我一直没法转两个圈的原因之一。

改进方向

  1. 现阶段转圈的时候要特别留心passe leg的位置,要高,要开,三角旗不能倒
  2. 日常练习中涉及retiré时都要尽量高,养成习惯

bookmark_border我的芭蕾日记03 | 永远不用长大的Peter Pan

小时候看Peter Pan时,羡慕Wendy的奇遇,羡慕Peter Pan在Neverland自由自在,永远不用长大。今年香港芭蕾舞团推出2019/20舞季的节目单时,毫不犹豫地订了这一出剧

初入场,就已经被幕布上Neverland的地图所吸引,地图在变换颜色的灯光的映衬下更显神秘。幕布拉开,首先上场的是Darling一家。扮演三姐弟中的小弟弟Michael的余珉轩令人眼前一亮,余小朋友今年才十三岁,完全不怯场,台风已经十分稳重,舞步技巧和情感表现都游刃有余。小朋友前途大好,真是让人羡慕啊。

饰演Darling家的宠物狗娜娜的舞者头戴狗狗玩偶头,身披白色塑料绳制成的毛,在舞台上和演员们互动之余,各种卖萌求关注,博得观众一片笑声。同一个舞者在这场演出中,还扮演了反派胡克船长的宿敌鳄鱼,虽然出场并不多,但不论是社会摇solo,驮着从海里救上来的Michael穿过舞台,还是和胡克船长的双人舞,每次都带给大家惊喜,每次都slay全场。舞者穿着全套costume, 十分不容易。

作为剧中最重要的角色,Peter Pan的出场当然最吸引人眼球。待到Darling一家都熟睡时,摆在舞台中间的窗户一开,吊着威亚的Peter Pan便从窗外飞入,寻找他丢失的影子。沈杰扮演的Peter Pan仿佛是从动画片中走入现实,充满的少年气息,找到影子的开心,无法将影子粘回身上的泄气,都演得惟妙惟肖。威亚的加入让“小飞侠”成为现实,待Peter Pan教会Darling三姐弟飞,四人一同飞向Neverland时,又恨自己不能从观众席中跳起来,加入他们的飞行队伍。

沈杰也带来了剧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演出:Peter Pan为了营救被胡克船长掳走的虎莲公主,披上白纱,男扮女装,引诱胡克船长,然后佯装吃醋,要求胡克船长放了虎莲公主。Peter Pan一边假意与胡克船长浓情蜜意,一边却使小计谋趁机踢他一脚或绊倒他,逗得观众们大笑不已。头披白纱的扮相和舞步都有借鉴《吉赛尔》的痕迹,不知道沈杰什么时候能真的出演《吉赛尔》的女主角呢?我一定广邀好友,大力支持!

因为改编自童话,剧组也邀请了一众小舞蹈演员参加演出,其中最萌的要数小炮弹们了。大炮被海盗推上场时,大家还都只当是普通道具,没想到“嘭”的一声,射出一个个看起来只有五六岁的圆滚滚小炮弹,一边前滚翻一边冲向迷失男孩们,击中目标后被背着或抱着下台了。果然萌即正义。

除了演员们的用心,美轮美奂的舞台设计也绝对让人赞叹不已。尤其是下半场幕布一打开,夜空下的沙滩上有一个巨大的海螺,迷失的男孩们把营地设在这里,Wendy教迷失的男孩们跳舞,给大家讲睡前故事,又温馨又浪漫。

几个美中不足的设定。Tinkerbell是小仙女,剧中很多时候用一个闪烁的雪花状灯点代替,不熟悉这个童话的观众很难领会到这个设定,更别说把灯点和扮演Tinkerbell的舞者联系起来。

虎莲公主是由我非常喜欢的舞者陈稚瑶扮演,技巧和表演都没话说,和Peter Pan配合骗过胡克船长,把小女孩被比下去的恼羞成怒神态演得栩栩如生。缺憾在初登场时,经典的挥鞭转虽然惊艳,但是缺少前期铺垫,没有把观众的注意力和气氛酝酿到位,略显突兀。如何平衡技巧的展现和剧情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斟酌。

整出剧欢乐温馨,观众席上笑声不断,丝毫不会让人觉得沉闷,对芭蕾剧的入门者十分友好。艺术总监卫承天上任以来,带给舞团许多的改变,让越来越多的香港人有机会接触芭蕾,了解芭蕾,进而喜欢芭蕾。芭蕾的技巧或许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打磨,舞蹈带来的欢乐和情感却是每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到的。

剧终Wendy带着弟弟们离开Neverland, 临走前再次和Peter Pan玩起了初见时的影子游戏。童年的玩伴,最后再玩一次只有我们知道的秘密游戏吧,在这之后,我就要启程出发,告别你,告别童年。

只有Peter Pan,可以永远不用长大。

bookmark_border我的芭蕾日记02 | Grade 5 阶段小结

周末收到了2018-19 Progress Report, 评语摘录如下:

勤学自律,虚心受教,基本功均有进步。建议转圈时多放松颈部肌肉,注意头部与身体的协调性。更准确掌握身体的重心分布,从而提升身体平均能力和增强动作稳定性。继续努力!

上半年稳定转圈和一字马基本达成,7月上了第一堂足尖练习课,进度不错。但是稳定转圈只能转一圈,并且最近发现左边的动作做起来总是没有右边来得协调。果然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啊。下半年除了上每周三堂的芭蕾舞学校之外,在家和Gym也要增加核心和肌肉的练习,港芭的workshop如果时间配合得了就去,也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课能参加。另外,网上也有很多芭蕾相关的练习资源,希望都能利用起来。

下面是几个需要着重加强的方面:

颈部肌肉的放松

上班族肩颈肌肉紧张是不可避免的,google了一圈发现颈部肌肉放松来来回回也是同样的方法:

  1. 和从前跳Jazz时阿雅老师教的一样,即头依次向四个方向拉伸,并用手施力加强效果,每次停留10~20秒。
  2. Ms. Lau教的左右扭头,扭的时候注意幅度大一些,同时仍然保持头正立的位置。
  3. 面对电脑的时候要调整坐姿,多收下巴,让核心多发力支撑。

身体是一个完整的部分,最后又回到了如何加强核心,在日常生活中调整发力方法,重组肌肉的过程。和掌握身体的重心分布也是殊途同归呢。

脚踝力量

一起上课的Eva小朋友demi-pointe时的relevé又高又稳,我在旁边看着的时候常常羡慕不已。过去一年小腿的肌肉增长了不少,但是还远远不够,上了足尖更觉得不够用。

网上倒是有很多增加脚踝力量练习的视频和动作,其实也万变不离其宗:

  1. 踮脚提踵,包括直向前,略微内八和略微外八
  2. 脚后跟走路
  3. 利用弹力带勾脚绷脚
  4. 多压腿,多拉伸
  5. 用筋膜球放松足弓

Pirouette: work for double!

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文章分享了很多芭蕾贴士,作者也在其他文章中记录了自己学芭蕾、了解身体的点点滴滴,有时间要认真读读。下面摘抄一些可以尝试的方法。

如果是平衡好,但頭需要放鬆,如我,練習方法可以為每次上課都花一點時間,把所有細節、姿勢全數丟開,就轉!不要管手,不要管腳,放開來轉。這其實並不簡單,像是要一個從出生就都都穿西裝打領帶的人換穿其他衣服。如果一開始無法把頭跟身體分開來的話,每堂課花點時間在練平衡時,把頭慢慢往右轉,回到中間,再轉向左邊(次序可以顛倒)。練習如果讓身體做身體的,但頭卻做不一樣的事。

通常,下面是我微調的方法:1. 如果往後倒,肚子抓緊上半身就能往前一些2. 如果往前倒,肩膀往後轉,背往下3. 如果往passe leg倒,重心便要往supporting leg移。反之,passe leg跟supporting leg的外開需要屁股幫忙一些

转圈考验的是身体整体的协调,每一个部位都要细微调整,才能达到平衡。颈部放松,不要耸肩,背部打开,核心收紧,臀部放正,支撑腿在正确的timing上到high relevé且保持外开, 另一只腿同时上到passé位置。我还是抓不好timing, passé转着转着容易走样,需要多做passé relevé的练习。

港芭的老师强调,转一两个圈的时候,不需要特别用力,更多是依靠头和身体的协调性。向两个圈加油吧!

bookmark_border我的芭蕾日记01 | 喜欢跳舞的初心

昨天买了我的第一双足尖鞋。虽然短期还在为月底的考试做准备,但想到暑期开始会训练上足尖,就有隐隐的期待,恨不得时间赶紧快进到六七月。年初写下下半年上足尖的目标,马上就要实现了!

正式学芭蕾两年半啦。从16年年底开始上成人芭蕾,去年年初转到G4、下半年升G5和小朋友们一起更系统性地学习RAD课程。2018-2019舞季也跟着港芭跳了四期workshop,从初级转到中级。虽然偶尔也会想,如果能更早开始,比如刚来香港上学时,或者交换刚回来时,或者刚搬家发现边上就是芭蕾舞学校时,现在应该技巧更加纯熟,但是开始了就不算迟。

当然也很羡慕一起上课的小朋友们,从小就接受正规的训练,可以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但话又说回来,成为职业芭蕾舞者应该是比万里挑一的概率更低的事情。跳舞的这两年半,已经陆陆续续有几个小姑娘退课了,或者是因为自己不喜欢,或者是因为和老师相处不来,或者是因为课业压力太大不得不放弃。哪怕是继续在跳的小姑娘们,也因为升学或其他兴趣班时间冲突等问题,投入的时间非常有限。另一边,年纪太小,还是难以对芭蕾有很深的喜爱,来上课可能是因为家长选择了这一门兴趣而已。Iana Salenko就分享过她在十二、十三岁开始由体操转学芭蕾,因为真的热爱芭蕾,才能走得更远。

我从小开始跳舞。一开始是稀里糊涂地和学校的兴趣班跳,但小时候是体型不好,舞蹈队选拔失败,后来升学转学就放下了一段时间。高中开始跳jazz, 遇到了很好的老师和一帮一起跳舞的舞友,但很自然地因为高考就停下了。大学上过一个学期民族舞和现代舞的课(感谢大学课程的多样化),但课程结束也就结束了。

一路放下又捡起。不管我跳得好不好,跳舞对我来说一定是快乐的。在当时那刻,我可以抛下其他所有的繁杂琐碎,只是沉浸在音乐里,随着韵律舞动身体。不论是很燃的街舞,还是温婉的民族舞,甚至是我大部分时候理解不能的现代舞(btw, 这门课我们最后还是在街舞队小姐姐的帮助下排了一段hip hop交功课,哈哈), 音乐响起的那刻开始,我可以把自己从现实生活里抽离,去充分享受那一小段的时光。

系统地学芭蕾以后,更加感受到跳舞增强了我对自己身体肌肉的控制能力。我花了很久才明白舞蹈是一件外柔内刚的事情。舞者的动作看起来纤细柔软优雅,绝不是因为没有肌肉的运用,反而是因为肌肉控制得好,才能表达这种“感觉”。去年一年是我跳舞时间翻倍的一年,上课由每周一节变成每周两三节,明显感受到小腿肌肉的增强。我也学着控制自己的肌肉,再伸展一些,再连贯一些,再高一些,动作才好看。

和港芭上的workshop都排在周末,有时候到得早,练功房里空无一人,有一种微妙的“舞台属于我”的感觉。在这么多个平行世界里,一定有一个“我”是专业舞者,但每个平行宇宙里的“我”,应该都很享受跳舞这件事情。

bookmark_border「爱丽丝梦游仙境」:给大人和小孩的童话

香港芭蕾舞团2018/19舞季正式拉开序幕。本舞季的首场演出是由香港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卫承天 (Septime WEBRE) 编舞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是该剧的亚洲首演。

这是Septime带领香港芭蕾舞团的第二个舞季,相较于去年七月到埠就迎来的首个舞季,这个舞季无疑有更多时间做足准备。舞团今开展了更多的教育和外展活动,令普通人也有机会接触芭蕾。

故事从序幕真实生活的部分开始,爱丽丝正在和家人一起玩耍。她有一个强势的妈妈和一个钻进书眼里的爸爸,这两人后来分别成为了爱丽丝梦境中的红心皇后和红心国王。家族世交路易斯上场,带爱丽丝去游河野餐,并施法使爱丽丝沉睡。

半梦半醒中,爱丽丝遇到了兔子先生。兔子是本剧里我最喜欢的角色,实在是太可爱啦。舞步里有很多跳跃的动作,头上两只耳朵随着他的跳跃一晃一晃的,还会和爱丽丝撒娇,每次出场都引得观众们发笑。

爱丽丝尾随兔子钻入兔窟,奇妙的探险正式开始。她来到一个四周尽是大大小小的门的大厅,喝下药水后身体急速长高,扇一下扇子身体又急速缩小。利用舞者与道具的大小对比造成变大变小的视觉效果,十分巧妙:爱丽丝变大时,原本正常大小的门都变小了一个尺寸,扮演门的舞者也都换成了小朋友;爱丽丝变小时,所有门都不见了,只剩下一个超大的道具门在台上,爱丽丝怎么蹦怎么跳,也碰不到门的把手。

爱丽丝不禁大哭,舞台就变成了一个池塘。爱丽丝遇到了睡鼠、渡渡鸟、小鹰和一群火烈鸟。Septime在这里排了渡渡鸟和小鹰的大双人舞段落。本场扮演渡渡鸟的舞者是客席艺术家、华盛顿芭蕾舞团首席舞蹈员Brooklyn Mack, 连续的大跳和转圈都有力到位。扮演小鹰的舞者叶飞飞挥鞭转也游刃有余,令人不由鼓掌欢呼。美中不足的是小鹰的扮相大红配大绿,实在有点接受不了。

爱丽丝又遇见了金鱼先生和青蛙先生,正要送邀请函给公爵夫人,而公爵夫人正在生厨师的气,上演了一段角色反转的双人舞,公爵夫人几度把厨师高高托举起来,惹得观众不停发笑。

舞台画风一变,背景板星光点点,镶有一轮圆月。柴郡猫出场,对着爱丽丝不停蹭蹭,还来了一段即兴双人舞。此处的背景音乐更加偏向爵士风,用弦乐模仿猫咪的“喵喵”叫。月光下配着爵士乐和一只猫一起跳舞,好像没有比这更浪漫的事情了。

把气氛推向顶点的是经典的下午茶派对,疯帽匠先来了一段个人舞,几个响指的灵感是来自摇滚乐队Queen的Under Pressure, 而后大家便开始疯玩。这一段编舞有更多的现代元素,舞者们在桌子上跳上跳下,对体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下午茶派对,左至右:三月兔,睡鼠,疯帽匠,爱丽丝,兔子先生)

下半场,爱丽丝和兔子闯入了红心皇后的花园派对,并参加槌球比赛。红心皇后因为输了球赛而责怪作为球的刺猬。爱丽丝为刺猬说话,把它们从侍卫手中救出,一同逃入森林。在森林里,爱丽丝遇到了双胞胎兄弟半斤和八两,双胞胎的舞步仿佛镜子一般对应着,整齐又赏心悦目,也有一些逗乐的trick隐含其中。

但不一会儿,众人遇到了红心皇后派来的恶龙。勇敢的爱丽丝斩杀了恶龙,救了朋友,但还是被赶来的红心侍卫带回了皇宫,红心皇后下令“砍头”,而爱丽丝终于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仍然身处家中。故事到此结束。

「爱丽丝」是Septime在五年前在华盛顿芭蕾舞团期间的编舞作品。彼时他已经重编过「胡桃夹子」、「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彼得潘」等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或有过去的版本可以参照,或有写好的音乐可以遵循,需要做的仅仅是编舞的部分。而到了「爱丽丝」,一切都是从「爱丽丝」这本书开始,要写大纲,分出每个场景的时间,再花近六个月和作曲家、服装设计师和布景设计师们一同创作设计。舞步是最后的部分。

音乐部分受到了很多流行文化的影响,比如前文提到的爵士、摇滚。而最初音乐的编写也是从小提琴等弦乐开始,而不是像典型的芭蕾舞剧一般从钢琴开始。音乐元素也影响了服装的设计,例如金鱼先生和青蛙先生的服装就非常有七八十年代的潮流感。

整体而言,「爱丽丝」集古典和现代两种风格为一体,既有很多古典芭蕾里的技巧,也有不少现代舞的元素。Septime把芭蕾里的爱丽丝改为13岁,因为他觉得书里7、8岁的年纪还有点懵懂无知,而青春期的的女孩则更勇敢 (strong)、更有力量 (girl power),在救刺猬、斩恶龙的情节中更有说服力。

Septime本人尤其支持将芭蕾舞蹈文化带给普罗大众,因此「爱丽丝」里有众多小朋友的角色,从6、7岁到十几岁不等,几乎每个场景都有一小段时间是专属于小朋友们的,比如爱丽丝变大后的“小门”,泪池场景里的小火烈鸟,槌球比赛中被爱丽丝救下的刺猬们,小红心侍卫等。小朋友们都并不怯场,萌意十足,收获一票掌声。

舞蹈编排方面,Septime希望芭蕾舞剧既能吸引小孩和成人前来观看,也要对舞者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有众多的大跳、转圈、定格等高难度动作。坦白说,完成度仅能打七十分,虽然大部分动作都能完成,但是质量不高,多处双人舞中的定格动作没有到位;齐舞不够整齐;爱丽丝在台上的时间非常长,但有时候只是傻傻站着。倒是一些逗乐的部分效果很好,引来观众的阵阵笑声。

Septime坦言,这部剧对他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他有太多的想法 (idea) 希望体现出来,这也确实成了本剧的一大弱点。上半场场景较多,很大一部分的场景变换是由“白衣人”在场上直接进行,能明显看出“白衣人”在时间把控方面的紧张,导致动作幅度过大、整体变换不够流畅。而场景变换之多和想象力之发散,让我一度以为自己身处“超级变变变”的现场,也能明显的感觉到观众的目光被场景和道具吸引,反而喧宾夺主。

最后要大赞一下舞团两大台柱金瑶和魏巍。我对金瑶的印象一直是「茶花女」中优雅而体弱的玛格丽特,而在后台中见过魏巍也是一脸严肃。但二位在台上扮演红心皇后和红心国王,栩栩如生,前者强势傲慢,后者畏畏缩缩,痴迷读书,都和我对他们的印象相去甚远,宛若二人。芭蕾舞剧不仅是舞,也是剧,舞者除了在技巧方面需要做到精湛,也应体现自己角色的特点和气质,才能给观众讲述一个更加完整的故事。

(金瑶扮演红心皇后)

bookmark_border「安娜·卡列尼娜」

Trailer

今年的香港艺术节由苏黎世芭蕾舞团的「安娜·卡列尼娜」开幕。虽然是文学大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我其实并没有看过原著,真是失礼。也只能在演出之前翻翻维基百科,了解一个梗概。

苏黎世芭蕾舞团的「安娜·卡列尼娜」由舞团艺术总监Christian Spuck编舞。将一本大部头改编为两个小时芭蕾舞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遑论芭蕾舞剧仅依靠舞者的动作表情达意,简直难上加难。

Spuck野心很大。Backstage Tour的时候,他介绍说对「安娜·卡列尼娜」的改编很多,但大多集中在安娜、卡列宁(安娜的丈夫)和渥伦斯基(安娜的情人)的三人关系上。而他看来,原著的内容远胜于此。因此,他的改编在安娜的故事之余,也涉及了奥布朗斯基公爵(安娜的哥哥)和他的妻子多丽,以及多丽的妹妹基蒂和列文这两对couple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世纪60、70年代的俄国,因此服装也大多由当时繁复厚重的服饰稍加修改而来。例如,安娜初为上流社会一员,需要出席各种社交场合,配套的裙子尤为精致,裙摆由不同材质的布料缝了数十层,就为了舞者转圈起舞时的华丽效果。安娜的情人渥伦斯基是军官,Spuck便给他配了一件俄国旧式军官外套,以符合人物身份。Backstage Tour时上手拎了一下几件衣服,估计一件能有三、四公斤。舞者们穿着还能翩翩起舞,着实不易。

Spuck介绍,为了保证演出的完整性,所有的道具服饰全都是从苏黎世运过来的。最初是走海运,提前几个月出发,但赶上了风暴不能按时抵达。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折中到迪拜卸货,再转空运到香港,终于赶上了演出。

为了凸显故事的沉重和压抑,舞台整体都是冷色调,舞者们都穿着深色的服饰。尤其是后半场,安娜和渥伦斯基返回俄罗斯后,安娜便一直穿着黑色的裙子。剧中暖色调的部分唯有两场,一场是安娜和渥伦斯基私奔到意大利,安娜穿着一条白色的、轻盈的裙子。另一场则是基蒂和列文的婚礼,两人骑着自行车入场,连灯光都变成了暖色调的。

(安娜与渥伦斯基私奔到意大利片段 图源网络)

有几场改编让人印象深刻。

舞会上,列文追求基蒂,主动邀请基蒂跳舞。基蒂却多次推开列文,走向渥伦斯基。然而渥伦斯基心心念念的是在火车站月台初见的安娜。等到安娜出现时,渥伦斯基便再也看不到别人,基蒂更是对安娜嫉妒不已。多重的单向关系,借助着舞者的肢体动作和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左:基蒂;白衣:渥伦斯基;黑裙:安娜 图为trailer截图)

回到了彼得斯堡,在另一场沙龙上,安娜与渥伦斯基重逢。安娜身着大红色裙子,鲜艳而热烈,两人在沙龙上共舞,甚至在沙龙结束之后继续幽会。双人舞中,安娜旋转的裙摆传达的是爱的炽烈和奋不顾身。剧中也体现了安娜与渥伦斯基的性爱场景,但比起古典芭蕾中的暗示,Spuck选择了更直接的表达方式。

(沙龙后安娜与渥伦斯基亲热片段 图源网络)
(沙龙后安娜与渥伦斯基18x片段 图为trailer截图)

上半场的最后一幕,安娜、卡列宁和渥伦斯基的三人舞简直是我的最爱。三人关系错综复杂,爱情纠缠难解,安娜的虚弱,渥伦斯基的执着,卡列宁的愤怒和纠结,都在这一段舞蹈中一一展现。没看过原著的我,看完这一段真的是尤其心疼卡列宁。

(左:卡列宁;中:渥伦斯基;右:安娜 图为trailer截图)

其他亮点还包括列文逃到村庄后,农民们一起收割庄稼,群舞们都赤裸上半身展露美好的肉体;火车的意向贯穿全场;投影到白布上的黑白影像片段也加重了年代感……

(列文收割庄稼片段 图源网络)
(渥伦斯基坠马片段 图源网络)

但是,要把这么多内容塞进一个两小时的芭蕾舞剧里,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涉及三条线,而三条线之间的联系并不那么紧密,该剧整体而言缺乏一定的连贯性。每一小节更像是强行粘合在一起的,中间没有过渡。此外,为了打造整体厚重阴郁的色调,舞者们多穿深色服装,有时候甚至很难区分。

总体而言,瑕不掩瑜。希望有机会可以二刷!

bookmark_border「堂·吉诃德」和32F

上一次看「堂·吉诃德」芭蕾舞剧还是14年在伦敦交换的时候,也是我第一次看这出剧。但第一次听说是在念中学时,认识的一个跳芭蕾的姐姐提到她在练习最后的三十二转,由此对这出剧印象深刻,毕竟我到现在还是连一个圈都转不成功人呢(…)

作为香港芭蕾舞团2017/18舞季开幕节目,「堂·吉诃德」集结了舞团最顶尖的舞者,还邀请了柏林国家芭蕾舞团首席舞蹈员兼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客席首席舞蹈员Iana Salenko来扮演Kitri的角色。

图:Iana Salenko扮演Kitri,非本场
来源:网络

「堂·吉诃德」的剧情其实和堂·吉诃德本人关系并不大,男主角Basilio和女主角Kitri私定终身,Kitri的父亲却想把她嫁给一个贵族。堂·吉诃德恰好经过,于是围观了男女主角私奔到结婚的过程。

该剧的故事背景设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舞蹈、服装、音乐都融入了大量的西班牙元素。Kitri大部分时候也穿着大红色的裙子,头上别着红玫瑰,阳光且活力四射。还有帅气的斗牛士,铃鼓和西班牙响板,偶尔也会让人穿越到「卡门」里去。

第一幕里,Kitri的亮眼的片段是临近结尾时,沿着对角线方向连转接近20个圈后定格。斗牛士和其他村民们也在旁边欢呼,气氛很是热烈。在一个高难度的姿势后 (如下图,注意两人是神奇的嵌合平衡,双手都伸展开),男女主踏上了私奔的道路。

图:「堂·吉诃德」剧照,非本场
来源:The Australian Ballet

第二幕,堂·吉诃德、他的随从、Kitri的父亲和贵族出发去寻找Basilio和Kitri, 经过了吉普赛人的营地,并加入了堂·吉诃德和风筝战争的经典片段。

受伤的堂·吉诃德在梦中见到了爱神和梦中情人。这是全剧中少有的没有融入民族元素的古典芭蕾片段。场间,堂·吉诃德的随从回来找到了堂·吉诃德,并和漂亮的小姐姐一起“翩翩”起舞。不过,看着腆着肚子,动作跟不上节拍,脸上笑成傻兮兮一团的随从,总觉得看到了自己呢 (误)。

第二幕里,男女主的大双人舞 (Grand Pas de Deux) 是一大看点,也即Basilio和Kitri在婚礼上为宾客们献舞的片段。大双人舞通常由出场、慢板舞、男女变奏和结尾等部分组成,在古典芭蕾中非常常见。

「堂·吉诃德」的出场和慢板舞部分有大量的托举和转圈动作,非常考验舞者自身的技巧和两人之间的默契。遗憾的是,大概由于Iana是客席的缘故,与男主角之间的磨合还不够,几个托举动作都完成得稍微马虎。据说Iana周二才抵达香港开始合练,到周六正式上台,仅仅只有四天的时间。

到了变奏部分,Basilio和Kitri开始变着花样秀转圈。我心心念念的32F (Fouettés, 也叫挥鞭转,别想歪了!) 终于等来了!其实对于技巧高超的舞者来说,由于加入了双回旋,即某几个旋转一次转两圈,32F转出35、36圈也是常有的事。我每次看32F也会热衷于数数最后把自己数晕。

在最后的结尾部分,Kitri又分两次各转了16圈。只想说,大大请收下我的膝盖!

完场后,男女主角均返场与观众进行进一步交流。不得不说跳男主角的舞者沈杰的腿实在是太太太长了,小伙伴一直念念不忘。Iana则分享了自己从小好动,于是父母把她送去参加各种运动,后来从体操转入芭蕾的故事。而且,看起来非常年轻、访谈时甚至有点羞涩的Iana竟然已经有一个9岁的小孩了,真是令人意外。

图:剧后访谈
(左:Basilio扮演者沈杰;中:艺术总监卫承天;右:Kitri扮演者Iana)
摄影:本迷妹

Iana经常在Instagram上分享自己排练演出的点滴,甚至还有休假时在游轮上坚持练基本功的视频。晋升为路人粉的我已经毫不犹豫的关注了:iana_salenko。Iana的丈夫Marian也是柏林国家芭蕾舞团首席舞蹈员。两人在一次芭蕾舞赛上认识,相恋,最终Iana加入Marian所在的舞团,可以说是非常让人羡慕了。

现场表演的精彩之处在于,即便剧名一样,不同的演员 / 舞者、不同的剧场、不同的编舞都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甚至同样的舞者,在不同的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表演也不完全一样。Iana扮演的Kitri和我14年在伦敦看过的场次比起来,更为傲娇和古灵精怪。而看她Instagram上的小视频,则更加的放松和自在。

此外,两边的群众演员戏也是很多,比如原本被Kitri父亲选为乘龙快婿的贵族小哥,在Kitri和Basilio的婚礼上,还妄图掺一脚破坏,被村民们拉住了,让人忍俊不禁。

总而言之,「堂·吉诃德」是芭蕾里少有的纯喜剧,没有坏人,十分逗乐。要知道,连「胡桃夹子」这样的圣诞合家欢剧目都有老鼠兵团这个反面角色呢。加之炫目的32F,是不会让人失望的一出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