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猫 | 阿肥观察日记(二)

被我们骗着吃了几次药后,病恹恹的阿肥一去不复返,吃好睡好。上周三带她去复诊,体重在一周内迅速地从4.1kg恢复到了4.6kg,一点都不愧对她“阿肥”的名号。看医生的时候又凶又蛮,还作势要咬人,医生加助理四只手才把她摁住。体温虽然略微偏高但已在正常范围,医生看她也活泼的很,表示病算已经完全好了。 

阿肥对两次带她去医院的树熊初初心有戚戚,有一天趁他不注意时,冲上去挠了一下,又呲溜地钻进沙发底下躲起来,把树熊给气得鼻子都歪了,声称再也不要给她喂好吃的。只是猫奴本性难改,没两天我们又一起到宠物店去买玩具,买小零食,只想哄得阿肥开开心心的愿意被我们摸摸头。 

这两个星期我忙得四脚朝天,树熊和阿肥大概是“肥肥相惜”,倒是发展出了深厚的友谊。先是教会了阿肥使用猫抓板。阿肥开始还不知道猫抓板的妙用,我在她面前假扮是猫用猫抓板磨指甲,阿肥只是用看傻子的眼神看我:这两脚兽莫不是有病。不知道树熊用了什么招,阿肥现在对猫抓板爱不释手,没事就趴在猫抓板上,玩耍的时候还得隔一阵子上去磨磨爪子,简直是猎手的自我修养,毕竟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后来,我嫌阿肥的便便太臭了,树熊仗着有鼻炎,闻不太出来味道,接过了铲屎的重任。于是,我俩的微信里便有了“阿肥今天拉好多”,“阿肥吃的不多,拉得不少”等奇怪的对话。倒是某一天,阿肥不知道吃了什么,连有鼻炎的树熊也受不了了。铲出来的便便装在袋子里,恶趣味的我们还要拿到阿肥面前让她闻闻,阿肥也一脸嫌弃的走开了。 

回到爪子的话题。阿肥的指甲长的很,想着给她剪一剪,她倒是躲的很快。只能趁她不留心伸出爪子时,一剪子下去,快、准、狠。这个不留心的场合,一般就是她趴在猫抓板、没有把爪子揣着时,或者是玩逗猫棒抱着小鱼撕咬时。用这个方法剪掉了她四个指甲,阿肥终于意识到哪里不对,我也不好再下手,只能另寻别的机会。 

阿肥的猫抓板摆在电视几旁边,我们在打游戏或者看书的时候,她就乖乖趴在猫抓板上闭目养神,馋了闷了也上来撒娇讨吃讨玩,只是吃过玩过就翻脸不认人了。沙发底下和茶几底下都是她玩(bu)耍(lie)时躲藏的好地方。大房间里有她的纸箱,有时候她会跳进去待一会儿,或者用瓦楞纸磨磨爪子。小房间有她的日常用品,还有她特别感兴趣的衣柜。 

我们不太限制阿肥的活动范围,唯独洗手间和衣柜不行,前者因为窗网装的不够结实,后者担心衣服都粘了阿肥的毛毛。阿肥对洗手间还在观察状态,却多次想闯入衣柜。每次开衣柜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人把阿肥吸引出房间,另一个人再去拿衣服,才能防止阿肥钻进衣柜。衣柜的其中一个门是镜子,阿肥时常对着镜子发呆,大概想着这只猫是谁,又或者是这扇门什么时候会再打开。 

阿肥感兴趣的另一件玩意儿是我的吹风机。每晚洗完头吹头发时,阿肥必定跑过来“肥式围观”:乖巧式蹲坐在离我一米远的地方,用尾巴盖住爪子,不再靠近也不走开,眼睛死死的盯着吹风机这个发出奇怪声音的家伙,一动不动。吸引阿肥的应该只是声音。我尝试过把吹风机对着她的方向吹,她也还是愣愣的,但是往她走近一步,她必定也要退后相同的距离,再重新蹲坐下。不过阿肥逐渐习惯了吹风机的声音,这两天围观到一半大抵觉得太无聊,又跑出去玩了。 

洗衣机也是阿肥的兴趣之一。家里用的是香港常见的滚筒式洗衣机,运转时可以透过前置透明盖子看到衣服在滚动,阿肥便兴致勃勃地把前爪架在凹进去的前置透明盖子上,“监视”洗衣机的劳作。洗衣机的重复工作也不能吸引阿肥的注意力太久,只是每每洗衣服时,她都要过去看上几眼。 

家有一猫,如有一宝。自从有了阿肥,每天都盼着下班回家撸它几把,虽然大部分时候傲娇的阿肥只允许她的铲屎官们撸一下。阿肥不喜欢被撸,只喜欢铲屎官们陪她玩她的逗猫棒。早上上班前玩一玩,下班回家玩一玩,睡觉前玩一玩,不陪她玩就冲你喵喵叫,还用猫掌拍你,十足的主子相。 

周一和周二都到深圳出差。往常的我肯定借着这样的机会在深圳留宿一晚,有酒店的大床和满街的美食。只是这次却归心似箭,因为有阿肥和树熊两肥在等我回家。 

bookmark_border「爱丽丝梦游仙境」:给大人和小孩的童话

香港芭蕾舞团2018/19舞季正式拉开序幕。本舞季的首场演出是由香港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卫承天 (Septime WEBRE) 编舞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是该剧的亚洲首演。

这是Septime带领香港芭蕾舞团的第二个舞季,相较于去年七月到埠就迎来的首个舞季,这个舞季无疑有更多时间做足准备。舞团今开展了更多的教育和外展活动,令普通人也有机会接触芭蕾。

故事从序幕真实生活的部分开始,爱丽丝正在和家人一起玩耍。她有一个强势的妈妈和一个钻进书眼里的爸爸,这两人后来分别成为了爱丽丝梦境中的红心皇后和红心国王。家族世交路易斯上场,带爱丽丝去游河野餐,并施法使爱丽丝沉睡。

半梦半醒中,爱丽丝遇到了兔子先生。兔子是本剧里我最喜欢的角色,实在是太可爱啦。舞步里有很多跳跃的动作,头上两只耳朵随着他的跳跃一晃一晃的,还会和爱丽丝撒娇,每次出场都引得观众们发笑。

爱丽丝尾随兔子钻入兔窟,奇妙的探险正式开始。她来到一个四周尽是大大小小的门的大厅,喝下药水后身体急速长高,扇一下扇子身体又急速缩小。利用舞者与道具的大小对比造成变大变小的视觉效果,十分巧妙:爱丽丝变大时,原本正常大小的门都变小了一个尺寸,扮演门的舞者也都换成了小朋友;爱丽丝变小时,所有门都不见了,只剩下一个超大的道具门在台上,爱丽丝怎么蹦怎么跳,也碰不到门的把手。

爱丽丝不禁大哭,舞台就变成了一个池塘。爱丽丝遇到了睡鼠、渡渡鸟、小鹰和一群火烈鸟。Septime在这里排了渡渡鸟和小鹰的大双人舞段落。本场扮演渡渡鸟的舞者是客席艺术家、华盛顿芭蕾舞团首席舞蹈员Brooklyn Mack, 连续的大跳和转圈都有力到位。扮演小鹰的舞者叶飞飞挥鞭转也游刃有余,令人不由鼓掌欢呼。美中不足的是小鹰的扮相大红配大绿,实在有点接受不了。

爱丽丝又遇见了金鱼先生和青蛙先生,正要送邀请函给公爵夫人,而公爵夫人正在生厨师的气,上演了一段角色反转的双人舞,公爵夫人几度把厨师高高托举起来,惹得观众不停发笑。

舞台画风一变,背景板星光点点,镶有一轮圆月。柴郡猫出场,对着爱丽丝不停蹭蹭,还来了一段即兴双人舞。此处的背景音乐更加偏向爵士风,用弦乐模仿猫咪的“喵喵”叫。月光下配着爵士乐和一只猫一起跳舞,好像没有比这更浪漫的事情了。

把气氛推向顶点的是经典的下午茶派对,疯帽匠先来了一段个人舞,几个响指的灵感是来自摇滚乐队Queen的Under Pressure, 而后大家便开始疯玩。这一段编舞有更多的现代元素,舞者们在桌子上跳上跳下,对体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下午茶派对,左至右:三月兔,睡鼠,疯帽匠,爱丽丝,兔子先生)

下半场,爱丽丝和兔子闯入了红心皇后的花园派对,并参加槌球比赛。红心皇后因为输了球赛而责怪作为球的刺猬。爱丽丝为刺猬说话,把它们从侍卫手中救出,一同逃入森林。在森林里,爱丽丝遇到了双胞胎兄弟半斤和八两,双胞胎的舞步仿佛镜子一般对应着,整齐又赏心悦目,也有一些逗乐的trick隐含其中。

但不一会儿,众人遇到了红心皇后派来的恶龙。勇敢的爱丽丝斩杀了恶龙,救了朋友,但还是被赶来的红心侍卫带回了皇宫,红心皇后下令“砍头”,而爱丽丝终于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仍然身处家中。故事到此结束。

「爱丽丝」是Septime在五年前在华盛顿芭蕾舞团期间的编舞作品。彼时他已经重编过「胡桃夹子」、「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彼得潘」等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或有过去的版本可以参照,或有写好的音乐可以遵循,需要做的仅仅是编舞的部分。而到了「爱丽丝」,一切都是从「爱丽丝」这本书开始,要写大纲,分出每个场景的时间,再花近六个月和作曲家、服装设计师和布景设计师们一同创作设计。舞步是最后的部分。

音乐部分受到了很多流行文化的影响,比如前文提到的爵士、摇滚。而最初音乐的编写也是从小提琴等弦乐开始,而不是像典型的芭蕾舞剧一般从钢琴开始。音乐元素也影响了服装的设计,例如金鱼先生和青蛙先生的服装就非常有七八十年代的潮流感。

整体而言,「爱丽丝」集古典和现代两种风格为一体,既有很多古典芭蕾里的技巧,也有不少现代舞的元素。Septime把芭蕾里的爱丽丝改为13岁,因为他觉得书里7、8岁的年纪还有点懵懂无知,而青春期的的女孩则更勇敢 (strong)、更有力量 (girl power),在救刺猬、斩恶龙的情节中更有说服力。

Septime本人尤其支持将芭蕾舞蹈文化带给普罗大众,因此「爱丽丝」里有众多小朋友的角色,从6、7岁到十几岁不等,几乎每个场景都有一小段时间是专属于小朋友们的,比如爱丽丝变大后的“小门”,泪池场景里的小火烈鸟,槌球比赛中被爱丽丝救下的刺猬们,小红心侍卫等。小朋友们都并不怯场,萌意十足,收获一票掌声。

舞蹈编排方面,Septime希望芭蕾舞剧既能吸引小孩和成人前来观看,也要对舞者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有众多的大跳、转圈、定格等高难度动作。坦白说,完成度仅能打七十分,虽然大部分动作都能完成,但是质量不高,多处双人舞中的定格动作没有到位;齐舞不够整齐;爱丽丝在台上的时间非常长,但有时候只是傻傻站着。倒是一些逗乐的部分效果很好,引来观众的阵阵笑声。

Septime坦言,这部剧对他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他有太多的想法 (idea) 希望体现出来,这也确实成了本剧的一大弱点。上半场场景较多,很大一部分的场景变换是由“白衣人”在场上直接进行,能明显看出“白衣人”在时间把控方面的紧张,导致动作幅度过大、整体变换不够流畅。而场景变换之多和想象力之发散,让我一度以为自己身处“超级变变变”的现场,也能明显的感觉到观众的目光被场景和道具吸引,反而喧宾夺主。

最后要大赞一下舞团两大台柱金瑶和魏巍。我对金瑶的印象一直是「茶花女」中优雅而体弱的玛格丽特,而在后台中见过魏巍也是一脸严肃。但二位在台上扮演红心皇后和红心国王,栩栩如生,前者强势傲慢,后者畏畏缩缩,痴迷读书,都和我对他们的印象相去甚远,宛若二人。芭蕾舞剧不仅是舞,也是剧,舞者除了在技巧方面需要做到精湛,也应体现自己角色的特点和气质,才能给观众讲述一个更加完整的故事。

(金瑶扮演红心皇后)

bookmark_border猫 | 阿肥观察日记(一)

阿肥大名Tiana, 是一只虎纹色雌性家猫,今年8岁,上周六正式接它回家。“感觉已经过了好几年了”,中午和树熊吃饭时他感叹。

7月底,我们第一次在香港爱护动物协会 (SPCA) 见到阿肥时,它正团成一团,呼呼大睡,肚子一鼓一鼓的,煞是可爱,阿肥的名字也是这个时候就定下了。和SPCA的员工表示了我们想领养的意愿,小姐姐打开阿肥的笼子,让我们与它初次接触。作为一只8岁的老猫,阿肥还是很喜欢撒娇,闻了闻我们的手就凑上来求蹭蹭求摸摸,嗲得很。

填写领养申请表,回家装窗网。心里还是忐忑,不知道SPCA愿不愿意让阿肥跟我们回家呢?

幸运的是很快就接到了SPCA的电话,通知我们审核通过,并约了周六去接阿肥回家。就要有猫啦!喜悦和兴奋占据主导,忐忑却也一分没少,只是从能不能成功领养阿肥,变成了阿肥会不会喜欢我们,我们能不能照顾好阿肥。 

和养猫的同事咨询了接猫回家前的准备,晚上下单了猫箱,猫砂盆,饭盆,猫抓板等必需品,猫砂猫粮则准备买阿肥现在用的。要有猫的感觉越来越实在。 

接猫的当天,我上午还要上课,便由树熊带着猫箱,一起吃了一个简单的午餐后 再度前往SPCA。因为担心阿肥不适应,还在猫箱里放了一条小毯子。阿肥倒是很配合,工作人员一抱它出来就主动钻进猫箱里。打完最后一针疫苗,买了猫砂猫粮杜蚤杜虫药。回家啦! 

虽然做好了猫咪刚到家时会因为对环境不熟悉而躲起来的准备,阿肥却出乎意料的完全是一只好奇宝宝,在角落里躲了小小一会儿就出来巡视它的新地盘。左闻闻,右嗅嗅,巴在电视几上看电视反光的自己,或者是巴在窗台上看外面的世界,还不停地在四周蹭蹭留下标记。 

周末树熊睡觉时我在补剧,阿肥乖巧的蹲坐在沙发上陪我一起看,也会揣着爪子猫在我的腿上,呼噜呼噜的很是享受。给它买的逗猫棒也愿意玩,精神头很不错。 

只是阿肥对吃的一直兴致缺缺,不管是罐头还是干粮,只嗅一嗅,很有骨气的扭头就走。实在是对不起它“阿肥”的名号。之前买东西时送了两包小饼干,翻出来开了,阿肥倒是激动的喵喵直叫,绕着我转来转去。喂了两块小饼干,还在庆幸它终于吃了点东西,没过两分钟就吐了。水也一直不喝。 

ε=(´ο`*)))唉,只能安慰自己阿肥才刚到家,不吃东西也是正常的。 

没想到,阿肥带来的挑战是在这之后。

星期天开始,阿肥有比较严重的打喷嚏和咳嗽症状,呼吸听起来也不是特别顺畅,担心是不是家里冷气开的太足了,导致阿肥有点感冒。上网搜和打电话到SPCA咨询,都提到因为不适应新环境,会有几天不吃不喝的情况,打喷嚏也是应激表现的其中一种,决定再观察两天看看情况。 

星期天晚上开始,阿肥就躲进了猫箱,只在早晚出来转一转,还是不吃不喝,精神也一天天的萎靡了下去。那几天,我和树熊互相的对话都是“愁死了”,担心它生病了,又怕在它还没熟悉新环境时带它出门,会让它更难受。阿肥不会说话,完全依赖我和树熊的观察来推测它在经历什么。某种程度上,养猫也让我们体验了一种养小孩的感觉。

到了周三,决定不能再让这个情况持续下午,下班后带了阿肥到附近的宠物医院看医生。一量体温,竟然有40度,在医生的建议下抽血做进一步检查。

抽血加等结果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我和树熊决定先去吃晚饭,却拐弯进了一个小酒吧,借酒消愁。两个初次养猫的新手,对于猫咪生病猝不及防,不知道阿肥的病情严重不严重,也担心这一次带阿肥上医院会让它恨上我们这俩两脚兽,打破我们才建立几天的联系。

重回宠物医院,抽血结果也刚好出来,阿肥体内白细胞和球蛋白显著增多,表示体内有发炎症状。医生给了我们两个选项:一是把阿肥留在医院,等病好了再接回家,但是她目前也不知道会要多长时间;二是先给阿肥打一针抗生素,我们把阿肥带回家后自行喂药。考虑到阿肥刚到一个新环境,再换来换去也不太好,我们选择先把阿肥带回家,试着自行喂药。

回家的路上,阿肥完全没有了刚出门时还兴致勃勃地盯着路边的情绪,把头和身子都埋在了毯子底下,警惕地观察四周的情况。到了家里,阿肥马上从猫箱里出来,到今天也没再在猫箱里呆超过五分钟。

从医院回来的当晚,阿肥的精神就已经好很多了。为了抚慰它受伤的小情绪,我们尝试开了另一个牌子的罐头,没想到这次它倒是很开心的吃了,干粮倒还是一动不动。结合在医院时兽医说它在SPCA可能过得不开心,我们猜测它会不会不喜欢SPCA提供的食物。

第二天,树熊就买了一包其他牌子的干粮试试,这次倒是吃的很香,还开发了肚子饿了就冲人喵喵叫撒娇的新技能。阿肥也真是一只倔猫,不喜欢的东西一点都不吃。

喂药是另一大挑战。医生给我们提供了注射器形状的喂药器,可我们总对阿肥的“獠牙”心有戚戚。

第一次喂药,我们尝试把药都压碎,拌进罐头里,没想到阿肥对干粮的喜爱甚于罐头,倒是用干粮填饱了肚子,对罐头无动于衷。

第二次喂药,直接把药片和干粮混在了一起,阿肥竟然乖乖的把药片也吃了,惊喜万分。

但这招也只用了一次,再把药片和干粮混在一起时,阿肥把干粮挑出来吃的一点不剩,碗里就留下一个小药片,仿佛在嘲笑我俩的傻。把干粮收起来,只放拌了药的罐头,阿肥吃了两口就吐了,也不愿意再接着吃。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昨晚,把药片切成小块,塞进阿肥的新宠鸡肉条里,倒是骗的它吃下了一个小药片,但第二个药片这样做也不成了。想到今晚如何喂药,两人又只能对着挠头。

但在周日下雨的下午,基本恢复元气的阿肥团成一团依在腿边和我们一起睡午觉,回想这一周的担忧和焦虑,也觉得甘之如饴。

bookmark_border「安娜·卡列尼娜」

Trailer

今年的香港艺术节由苏黎世芭蕾舞团的「安娜·卡列尼娜」开幕。虽然是文学大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我其实并没有看过原著,真是失礼。也只能在演出之前翻翻维基百科,了解一个梗概。

苏黎世芭蕾舞团的「安娜·卡列尼娜」由舞团艺术总监Christian Spuck编舞。将一本大部头改编为两个小时芭蕾舞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遑论芭蕾舞剧仅依靠舞者的动作表情达意,简直难上加难。

Spuck野心很大。Backstage Tour的时候,他介绍说对「安娜·卡列尼娜」的改编很多,但大多集中在安娜、卡列宁(安娜的丈夫)和渥伦斯基(安娜的情人)的三人关系上。而他看来,原著的内容远胜于此。因此,他的改编在安娜的故事之余,也涉及了奥布朗斯基公爵(安娜的哥哥)和他的妻子多丽,以及多丽的妹妹基蒂和列文这两对couple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世纪60、70年代的俄国,因此服装也大多由当时繁复厚重的服饰稍加修改而来。例如,安娜初为上流社会一员,需要出席各种社交场合,配套的裙子尤为精致,裙摆由不同材质的布料缝了数十层,就为了舞者转圈起舞时的华丽效果。安娜的情人渥伦斯基是军官,Spuck便给他配了一件俄国旧式军官外套,以符合人物身份。Backstage Tour时上手拎了一下几件衣服,估计一件能有三、四公斤。舞者们穿着还能翩翩起舞,着实不易。

Spuck介绍,为了保证演出的完整性,所有的道具服饰全都是从苏黎世运过来的。最初是走海运,提前几个月出发,但赶上了风暴不能按时抵达。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折中到迪拜卸货,再转空运到香港,终于赶上了演出。

为了凸显故事的沉重和压抑,舞台整体都是冷色调,舞者们都穿着深色的服饰。尤其是后半场,安娜和渥伦斯基返回俄罗斯后,安娜便一直穿着黑色的裙子。剧中暖色调的部分唯有两场,一场是安娜和渥伦斯基私奔到意大利,安娜穿着一条白色的、轻盈的裙子。另一场则是基蒂和列文的婚礼,两人骑着自行车入场,连灯光都变成了暖色调的。

(安娜与渥伦斯基私奔到意大利片段 图源网络)

有几场改编让人印象深刻。

舞会上,列文追求基蒂,主动邀请基蒂跳舞。基蒂却多次推开列文,走向渥伦斯基。然而渥伦斯基心心念念的是在火车站月台初见的安娜。等到安娜出现时,渥伦斯基便再也看不到别人,基蒂更是对安娜嫉妒不已。多重的单向关系,借助着舞者的肢体动作和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左:基蒂;白衣:渥伦斯基;黑裙:安娜 图为trailer截图)

回到了彼得斯堡,在另一场沙龙上,安娜与渥伦斯基重逢。安娜身着大红色裙子,鲜艳而热烈,两人在沙龙上共舞,甚至在沙龙结束之后继续幽会。双人舞中,安娜旋转的裙摆传达的是爱的炽烈和奋不顾身。剧中也体现了安娜与渥伦斯基的性爱场景,但比起古典芭蕾中的暗示,Spuck选择了更直接的表达方式。

(沙龙后安娜与渥伦斯基亲热片段 图源网络)
(沙龙后安娜与渥伦斯基18x片段 图为trailer截图)

上半场的最后一幕,安娜、卡列宁和渥伦斯基的三人舞简直是我的最爱。三人关系错综复杂,爱情纠缠难解,安娜的虚弱,渥伦斯基的执着,卡列宁的愤怒和纠结,都在这一段舞蹈中一一展现。没看过原著的我,看完这一段真的是尤其心疼卡列宁。

(左:卡列宁;中:渥伦斯基;右:安娜 图为trailer截图)

其他亮点还包括列文逃到村庄后,农民们一起收割庄稼,群舞们都赤裸上半身展露美好的肉体;火车的意向贯穿全场;投影到白布上的黑白影像片段也加重了年代感……

(列文收割庄稼片段 图源网络)
(渥伦斯基坠马片段 图源网络)

但是,要把这么多内容塞进一个两小时的芭蕾舞剧里,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涉及三条线,而三条线之间的联系并不那么紧密,该剧整体而言缺乏一定的连贯性。每一小节更像是强行粘合在一起的,中间没有过渡。此外,为了打造整体厚重阴郁的色调,舞者们多穿深色服装,有时候甚至很难区分。

总体而言,瑕不掩瑜。希望有机会可以二刷!

bookmark_border迟到的2017年的点滴细碎

新年开始,拖延症简直达到了顶峰。按老板的话说,新年已经过去十二分之一了,我还觉得只要农历年没过,就不算新年。

2017年是工作的第二年,也是相对孤独的一年。毕业后,朋友们各奔东西,散落在不同角落。即便是年初还在香港,常出来聚聚的几个朋友,也在年中陆续离开香港,偶尔才回来一趟。渐渐习惯一个人泡咖啡厅,一个人去看电影,一个人去吃饭。但庆幸朋友回来时总愿意一起聊聊天,喝一杯。大概这就是长大的日常吧。

总是三分钟热度的我在17年也有了几件坚持的事。

继16年用《读库·日课》记手账失败后,17年换了passport size的traveller’s notebook, 配上daily和monthly的内芯。Daily的好歹也坚持到了9月,回去翻看还蛮有趣的。Monthly的贴了太多的胶带和贴纸,五颜六色的,像小孩子的产物。十月到日本买了国誉自我当新一年的手账,到了十一月底就迫不及待的启用了。记录了一个多月,真真感受到了自己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的固定和无聊。想到这样的pattern还要持续几年,几十年,一时间心里也是百般滋味。

上了45节芭蕾课。大部分时间在家边上的芭蕾学校上成人班,十月还有机会跟香港芭蕾舞团的老师学习。感慨的是看高中一起跳舞的姑娘的微博,她也在继续,我也在继续,看来曾经说的keep on dancing并没有说说而已。今年开始从成人班转入G4班,和九岁十岁的小朋友们一起跳舞,上课的频率变成每周两次。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进步”。

年初开始多看书,多看电影和剧。一年下来,看了有近五十本书,近七十部电影和剧。不算多,mark在豆瓣上,看着还是有小小的成就感。最喜欢的还是年初看的杨绛先生的《将饮茶》。里面有一小段话印象深刻:“常言道“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

想不清楚的问题还有很多。尽管知道很多问题可能也没有答案,但却总想追根究底,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也许有些事情,不过是时机恰巧而已,我却爱钻牛角尖,非得找到一个理由不可。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也觉得自己有了一些不好的变化。变得有点乖戾,心态浮躁,而且容易纠结。脾气虽然来得快去得也快,但事后回想起来总是觉得有些许好笑。怎么因为这种奇怪的原因扰乱了心绪呢。今年的我比起去年的我,更加疲惫。

时间是没有形状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个个节日,是人为的在时间的轴上插入一个个坐标,让人可以在某个时间点长叹一口气:啊,一年又过去了啊。

新的一年,希望可以更沉淀,更专注,照自己的步调生活。希望可以时常停下来,呼吸一下。希望可以继续和喜欢的人一起吃吃喝喝,走走停停。

bookmark_border「堂·吉诃德」和32F

上一次看「堂·吉诃德」芭蕾舞剧还是14年在伦敦交换的时候,也是我第一次看这出剧。但第一次听说是在念中学时,认识的一个跳芭蕾的姐姐提到她在练习最后的三十二转,由此对这出剧印象深刻,毕竟我到现在还是连一个圈都转不成功人呢(…)

作为香港芭蕾舞团2017/18舞季开幕节目,「堂·吉诃德」集结了舞团最顶尖的舞者,还邀请了柏林国家芭蕾舞团首席舞蹈员兼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客席首席舞蹈员Iana Salenko来扮演Kitri的角色。

图:Iana Salenko扮演Kitri,非本场
来源:网络

「堂·吉诃德」的剧情其实和堂·吉诃德本人关系并不大,男主角Basilio和女主角Kitri私定终身,Kitri的父亲却想把她嫁给一个贵族。堂·吉诃德恰好经过,于是围观了男女主角私奔到结婚的过程。

该剧的故事背景设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舞蹈、服装、音乐都融入了大量的西班牙元素。Kitri大部分时候也穿着大红色的裙子,头上别着红玫瑰,阳光且活力四射。还有帅气的斗牛士,铃鼓和西班牙响板,偶尔也会让人穿越到「卡门」里去。

第一幕里,Kitri的亮眼的片段是临近结尾时,沿着对角线方向连转接近20个圈后定格。斗牛士和其他村民们也在旁边欢呼,气氛很是热烈。在一个高难度的姿势后 (如下图,注意两人是神奇的嵌合平衡,双手都伸展开),男女主踏上了私奔的道路。

图:「堂·吉诃德」剧照,非本场
来源:The Australian Ballet

第二幕,堂·吉诃德、他的随从、Kitri的父亲和贵族出发去寻找Basilio和Kitri, 经过了吉普赛人的营地,并加入了堂·吉诃德和风筝战争的经典片段。

受伤的堂·吉诃德在梦中见到了爱神和梦中情人。这是全剧中少有的没有融入民族元素的古典芭蕾片段。场间,堂·吉诃德的随从回来找到了堂·吉诃德,并和漂亮的小姐姐一起“翩翩”起舞。不过,看着腆着肚子,动作跟不上节拍,脸上笑成傻兮兮一团的随从,总觉得看到了自己呢 (误)。

第二幕里,男女主的大双人舞 (Grand Pas de Deux) 是一大看点,也即Basilio和Kitri在婚礼上为宾客们献舞的片段。大双人舞通常由出场、慢板舞、男女变奏和结尾等部分组成,在古典芭蕾中非常常见。

「堂·吉诃德」的出场和慢板舞部分有大量的托举和转圈动作,非常考验舞者自身的技巧和两人之间的默契。遗憾的是,大概由于Iana是客席的缘故,与男主角之间的磨合还不够,几个托举动作都完成得稍微马虎。据说Iana周二才抵达香港开始合练,到周六正式上台,仅仅只有四天的时间。

到了变奏部分,Basilio和Kitri开始变着花样秀转圈。我心心念念的32F (Fouettés, 也叫挥鞭转,别想歪了!) 终于等来了!其实对于技巧高超的舞者来说,由于加入了双回旋,即某几个旋转一次转两圈,32F转出35、36圈也是常有的事。我每次看32F也会热衷于数数最后把自己数晕。

在最后的结尾部分,Kitri又分两次各转了16圈。只想说,大大请收下我的膝盖!

完场后,男女主角均返场与观众进行进一步交流。不得不说跳男主角的舞者沈杰的腿实在是太太太长了,小伙伴一直念念不忘。Iana则分享了自己从小好动,于是父母把她送去参加各种运动,后来从体操转入芭蕾的故事。而且,看起来非常年轻、访谈时甚至有点羞涩的Iana竟然已经有一个9岁的小孩了,真是令人意外。

图:剧后访谈
(左:Basilio扮演者沈杰;中:艺术总监卫承天;右:Kitri扮演者Iana)
摄影:本迷妹

Iana经常在Instagram上分享自己排练演出的点滴,甚至还有休假时在游轮上坚持练基本功的视频。晋升为路人粉的我已经毫不犹豫的关注了:iana_salenko。Iana的丈夫Marian也是柏林国家芭蕾舞团首席舞蹈员。两人在一次芭蕾舞赛上认识,相恋,最终Iana加入Marian所在的舞团,可以说是非常让人羡慕了。

现场表演的精彩之处在于,即便剧名一样,不同的演员 / 舞者、不同的剧场、不同的编舞都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甚至同样的舞者,在不同的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表演也不完全一样。Iana扮演的Kitri和我14年在伦敦看过的场次比起来,更为傲娇和古灵精怪。而看她Instagram上的小视频,则更加的放松和自在。

此外,两边的群众演员戏也是很多,比如原本被Kitri父亲选为乘龙快婿的贵族小哥,在Kitri和Basilio的婚礼上,还妄图掺一脚破坏,被村民们拉住了,让人忍俊不禁。

总而言之,「堂·吉诃德」是芭蕾里少有的纯喜剧,没有坏人,十分逗乐。要知道,连「胡桃夹子」这样的圣诞合家欢剧目都有老鼠兵团这个反面角色呢。加之炫目的32F,是不会让人失望的一出剧!